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929265" ["articleid"]=> string(7) "6173829"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3章" ["content"]=> string(3832) "

如今有了这种子,等于解决了大问题。

不过……为何只能在新中村周围十公里种?

他起初有些不解,但很快便反应过来。

原来如此。

苏墨微微一笑,心中了然。

系统设下这个限制,其实是用心良苦。

为了稳妥,为了隐蔽,更为了根据地的安全。

毕竟,这样的好东西一旦外泄,极易引来觊觎。

唯有控制范围,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聪明人一点就透。

他很快明白了系统的用意——不是限制,而是保护。

这超级种子绝非寻常麦种,生长期短、亩产惊人……可一旦落入鬼子手中,他们便能借此种出大量粮食,养活更多侵略者。

那样一来,本该造福百姓的良种反倒成了助敌之物,无异于为虎作伥。

所幸系统早有防备,限定了种植区域,从根本上杜绝了敌人窃取后大规模栽种的可能。

苏墨心中不禁感叹,系统的设计当真周全。

这一趟万家镇之行,收获颇丰。

一行人正浩浩荡荡朝着根据地新中村进发。

忽然,前方探路的战士快步跑回,来到苏墨面前报告:“排长,前面发现大批逃难的人。”

难民?

战乱年间,流离失所的百姓早已屡见不鲜。

全面抗战期间的大规模迁徙,被后人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人口流动之一”。

据史料记载,日寇侵华导致背井离乡者高达数千万,触目惊心。

这些逃难人群中,不仅有政界人士和爱国志士,还有商人、厂主、医生、工程师、教师、学生以及各类技术工匠。

而普通农民大多选择就近躲避,鲜少远走他乡。

其中尤以文化界群体为主——教书先生、学子、知识分子居多。

这些人见识广、思想敏锐,民族意识强烈,宁死不愿做亡国奴。

对他们而言,逃离沦陷区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抗争。

换句话说,这群流民之中藏龙卧虎,不少人怀才抱艺,且满腔赤诚。

就在此时,苏墨脑中响起系统提示音:

当前遭遇大量难民,请做出抉择

选项一:收容难民进入根据地,奖励《兵器大全》一部

《兵器大全》:宿主掌握此书后,过往至今乃至二十一世纪的所有武器资料皆会铭记于心,各类装备性能特点一清二楚,便于随时调用。

选项二:无视难民继续前行,奖励“铁石心肠”

铁石心肠:获得此特质后,宿主将变得决绝冷酷,行事果决却毫无温情,六亲不认,视生死如草芥。

抗战选择系统再次给出两条路。

答案显而易见,苏墨毫不犹豫选择了前者。

他不愿成为一个没有血性的杀人工具。

他立即追问:“那批难民现在在哪儿?”

侦察员答道:“前方约两公里处,人数众多,估计有好几百。”

逃难之人往往结伴而行,彼此照应。

“带我去看看!”苏墨一声令下。

随即带着几名战士策马赶往现场。

骑马的他很快追上了这支迁徙队伍。

远远望去,人群绵延不断,粗略估算至少五百人以上。

男女老少皆有,年龄跨度极大。

有人背着包裹踉跄前行,

有人推着独轮车带着全家辗转求生,

也有人孤身一人,两手空空,形影相吊。

一个个衣衫褴褛,神色疲惫,满脸风霜。

这一切的苦难,根源都在那些烧杀抢掠的曰本兵身上。

目睹此景,苏墨心头一紧,对敌人的恨意又深了一层。

他策马向前,挡在队伍前方。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9382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