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928957" ["articleid"]=> string(7) "6173808"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5章" ["content"]=> string(4022) "

最安静的是朱元璋,他死死盯着那些迅速布控的警察,当年瘟疫,官府迟滞半月才开仓放粮,饿死的百姓能堆成山。这天幕上的场景,竟让铁血一生的帝王也有些恍惚,原来世间真有视百姓性命重过金银的官府。

远处传来孩童懵懂的问话,“爹爹,他们为什么这么快就来了呀?他们不过节了吗?”

汉子喉结滚动,望着天幕上不断闪烁的警灯,声音有些发哑,“因为... 他们把老百姓的命,看得比什么都重。”

“传达一下省厅的指示,群众过年案子不能过年要求4个小时汇报一次案情进展。”

“还是那句老话,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传达下去,全市各分局各警种,取消休假,全体投入作战。”

在警察们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战中,终于找到了线索,一个死在案发现场劫匪身上的纹身。警方推测可能是有过犯罪记录的人,还专门把照片发往了看守所,希望有人能提供线索。

“两个时辰就要报一次案情?”有县吏咋舌,“便是京察大案也没这般催得紧!这大过年的,连喘口气的功夫都不给?”旁边的老捕快却摇头,“你没听清楚?‘群众过年案子不能过年’ 这是把百姓的安危搁在最前头啊。”

看到警察们连夜排查卷宗,对着一盏昏灯比对各种证物,有人忍不住红了眼眶,“这些当差的竟这般拼命?连年夜饭怕都没顾上吃吧?”穿棉袍的商人叹了口气,“换作咱们这儿,命案过了三五天能抓到真凶就谢天谢地了,哪见过这般不眠不休追查的?”

当电视剧切到看守所,犯人们穿着干净囚服看照片指认线索时,人群里爆发出更大的骚动。

“那是牢狱?”有曾蹲过班房的汉子失声叫道,“竟有这般整洁?还能穿暖衣、吃饱饭?” 他想起自己当年在牢里啃霉窝头、睡稻草堆的日子,再看天幕里窗明几净的房间,心头一阵泛酸。

“连囚徒都能参与查案?”翰林院编修扶着眼镜,满脸不可思议,“我朝律法,罪犯便是供出线索也难减刑罚,他们竟...竟这般信任戴罪之人?”

汉武帝眉头微蹙,手指在案几上轻叩,“以囚查案,倒是奇思。只是那纹身印记,如何能断定是凶徒标记?”待看到警察将纹身照下来四处传阅,又派专人比对旧案卷宗,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这般细致入微,倒比我朝绣衣使办案更有章法。”

李世民望着屏幕上不断闪现的照片、痕迹、卷宗,突然对房玄龄道,“你看他们查案,不凭刑讯,不靠逼供,竟是靠着这些细微痕迹层层推演。若我朝大理寺能学此方法,多少冤假错案可免?”房玄龄躬身道,“陛下所言极是。此法虽繁,却能得实情,只是需得有这般多尽心竭力之人方可。”

朱元璋盯着那些熬夜熬得满眼血丝的警察,突然冷笑一声,“倒是比朕的锦衣卫勤勉。只是那看守所未免太过宽纵。”可当看到囚徒认真指认线索的模样,他又沉默了。

老秀才突然长叹,“先前见那老警察付钱,只觉是个人品行。见封城缉凶,方知是官府规矩。如今看这彻夜追查、连囚徒都能出力,才明白后世的‘为官’二字,原是这般沉甸甸的分量啊。”

经过严密的筛查、仔细的对比、反复的确认,最终警方锁定了案件嫌疑人。在一个雪天警察们冻的浑身发抖,在尽量不影响群众的情况下成功抓捕了案件嫌疑人。可是嫌疑人并不配合,咬死狡辩。在主角秦川的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下,其中一位犯罪嫌疑人的妻子终于提供了重大线索,原来这个犯罪团伙并不是第一次作案。众多线索摆在嫌疑人面前,嫌疑人终于招供了。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937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