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928951" ["articleid"]=> string(7) "6173808"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1章" ["content"]=> string(3889) "
[不客气,宿主,其实您现在也是在为我工作的。]
“其实可以不用加最后那句话的。”窈窈咬牙切齿的说,手上则是翻到下一个视频。
五四运动
视频开头一男子站在“国立北京大学”的阳台上高呼着“国家有难,匹夫有责”。随即画面一转,一群手持进步标语的穿着校服的学生冲向警卫的设卡,手上的标语上写着“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等。一男子站在学生旁边呐喊,“他们根本就不是我们的政府,他们就是列强的帮凶,是倭寇的走狗!”
背景音则是沉重的低语,“今中国变法,流血牺牲,自我辈始。”、“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我们拒绝签字”。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起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19年1月,英、美、法、日、意等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对德和会,决定由日本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中国是参加对德宣战的战胜国之一,但北洋军阀政府却准备接受这个决定。这次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短短两个月时间,当时的中国充分诠释了“自古弱国无外交”的定律,所谓的“公理战胜强权”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童话。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从5月4日开始,北京的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随后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工人也给予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5月4日被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定为青年节。
[近代史的前半部分是屈辱的,后半部分是激励的,唯一不变的都是一代代国人对祖国至死不渝的热爱啊。]
[少年强则国强,在放弃前的失败都是成功之母,坚定的相信自己。]
[我都学的不是历史,是先辈的奋勇向前。]
[所有人跟我一起大喊:牢记使命,勿忘国耻。]
而天幕下的众人大都和窈窈一样看着看着视频就目含热泪。
秦始皇见惯了横扫六合的铁血征战,却从未见过这般 “以舌为剑、以血为墨” 的抗争,“朕筑长城御外敌,收天下兵铸金人,原以为强权可定江山。” 始皇帝目光扫过天幕中警卫与学子对峙的画面,喉间一声低叹,“今日方知,民心若齐,可比长城更坚。”
经历过澶渊之盟的老吏拄着拐杖,望着天幕里 “弱国无外交” 的字幕,忽然老泪纵横。他还记得当年订盟时,契丹铁骑压境,朝堂上一片主和之声,银绢岁币换来的和平,如薄冰般脆弱,“当年咱送岁币、割土地,以为能换安稳,可敌国的贪欲哪有尽头!” 老吏颤抖着指向那些高呼 “拒绝签字” 的少年,“你看这些孩子,宁折不弯,可比朝堂上那些只会屈膝的软骨头强百倍!这才是拒辱的正道啊!”
从靖康之难中活下来的宋朝老兵老梁将酒碗重重一磕,天幕中列强瓜分的地图与当年金人的疆域图重叠,望着天幕“还我青岛” 的呐喊,“当年二帝蒙尘,咱南渡偏安,多少城池丢了都不敢吭声!这‘弱国无外交’六个字,是用多少百姓的尸骨写的啊!”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9376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