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922190" ["articleid"]=> string(7) "6173035"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7章" ["content"]=> string(3902) "
镇元子解释道:"并非要你讲经说法,只需稍展神通,让他们见识见识即可。"
姜远仍觉不妥:"若要齐心,另有他法。大仙的神通远胜于我,何必..."
镇元子道:"你证道之时,他们都已知晓。由你出手,效果更佳。"
姜远只得应允,心中暗想:"大仙与师尊果然不同。大仙随性自然,深得玄门真谛;师尊则讲究远法,修行全在个人。"
于是答道:"既然如此,晚辈姑且一试,但恐难收实效。"
镇元子宽慰道:"尽心便是。"
姜远无奈应允,暂留五庄观中。
镇元子提及正事,忽而问道:“广心,菩提近来可好?”
姜远恭敬答道:“多谢大仙记挂,师父一切安好。”
镇元子又问:“功成平日修习何种 ?”
姜远如实相告:“略通百八玄功,袖里乾坤之术,还有三昧真火尚未纯熟。”
镇元子闻言惊讶:“常人习得地煞之数已属难得,天罡之法更是罕见。袖里乾坤三界少有,有此一术足以傲视群雄。莫非菩提有意倾囊相授?”
姜远谦逊一笑:“师父厚爱罢了。”
镇元子赞许道:“若非你天资卓绝,纵有万般妙法也难以修成。广心,听闻天庭曾以真君之位相邀,你却未应,是何远故?”
姜远淡然道:“修行求的是长生自在,若只为位列仙班,何必历经千辛万苦参悟大道?”
镇元子听罢大笑,二人畅谈修行之道,直至日暮方休,遂命童子引姜远至客房安歇。
引路的正是旧识,姜远邀二人入内叙话。
二童子入座便拜:“多谢广心师兄当年提携之恩。”
姜远疑惑道:“此话从何说起?”
童子感激道:“昔日师父询问我二人资质,全赖师兄美言,师父才传授真法。”
姜远恍然:“当日不过实话实说,二位师弟确实心性质朴。”
童子再拜,含泪道:“此恩没齿难忘。”
姜远忽有所悟,想起祖师"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的教诲。若当日出言不慎,恐已种下祸根。修行之道,贵在谨言慎行。
扶起二人后,姜远转问道:“听闻观中有人心向旁门,不知是何远故?”
童子答道:“实是清风、明月二人常与同门不睦。那明月尤其多疑,当年师兄看守果园时,他竟疑心我等偷盗人参果,实在可恼。师父曾送他去南瞻部洲学礼,仍不知悔改。”
姜远了然:“原来如此。”
三人又论道谈玄,直至夜色渐深。童子奉上斋饭后恭敬告退,唯恐打扰师兄清修。
……
新书上架首日订阅量突破九千,衷心感谢各位读者的鼎力相助。正是有了你们的支持,这部作品才能收获如此佳绩,感激不尽\(T▽T)/
……
近日浏览书评区,发现有读者询问丹道修炼的入门步骤……此事不宜实践,仅供阅读参考。另有一位读者发帖立志戒色,声称要以"斩念"之法达成目标,此举值得肯定。及时斩断妄念确有益处,因邪念会损耗精气神,若能养成心无杂念的习惯,确实利于养生。
关于《西游记》的解读,书评区众说纷纭。依我拙见,这部经典实为修行宝典,以隐喻手法记载了个人修行的历程。
暮色渐沉,孟春时节的金炉香烬中,微风送来阵阵寒意。正是"金炉香尽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的意境。
清风明月在道房内促膝夜谈。清风低声道:"今日师尊命我摘取人参果款待广心道友。见他大快朵颐的模样,实在令人垂涎。这等珍果成熟时,师尊只赐我们二人分食,何其珍贵。"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928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