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922181" ["articleid"]=> string(7) "6173035"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2章" ["content"]=> string(4103) "
时值孟冬时节,众人在古柏下依次落座。众人请姜远讲道,被他婉拒。于是轮流阐述各自修行法门,多有炫耀之意。
悟空整肃衣冠坐在姜远身侧,好奇道:"大师兄道法如此精深,为何不讲?"
姜远含笑答道:"我这点微末道行,解惑尚可,哪敢妄自称道。"
悟空挠头不解:"若师兄都算浅薄,还有谁敢称精深?诸位师兄都能畅所欲言,大师兄若开讲必定精彩。"
姜远环视众人,见所谈皆是三百六十旁门左道,摇头道:"若是初修道时,我倒能说得天花乱坠。如今却不行了。"
悟空愈发困惑:"这是为何?"
姜远意味深长:"因为明。"
悟空茫然不解其意。
姜远叮嘱道:"他 若有所成就,切记修心为本。"
悟空恭敬行礼:"谨记大师兄教诲。"
姜远见这猴儿举止有度,与《西游记》中记载的桀骜模样大相径庭。暗想若日后真变得乖张狂妄,定是修道不修心所致,需五位同道相助方能化解劫难。
该说的都已说到,能否领悟全看猴儿自己。
席间姜远聆听众人讲述旁门之法,这些法门入耳即通。他隐约触类旁通,似乎能融会贯通所有旁门技艺,而童儿们只当趣闻听着。
论道半日,众人散去。
姜远正欲离开,见真见仍在身侧,手中紧握叶片不肯松开。他暗自叹息,终未多言。
放下叶片,魔障自消。
可惜真见始终参不透其中玄机。
......
姜远前往静室途中,经过瑶台小径时发现祖师静室门户大开。
童子心领神会,转道来到祖师静室前恭敬行礼:"师父, 来了。"
祖师端坐云床,见童子绕道而来,笑问:"你怎知我在等你?"
姜远入室答道:"随师修行近千载,岂会不解师父心意?"
祖师言道:“此非随侍日久便能言说,实因你灵性天成。若真见有你三分慧根,早已开悟。”
姜远轻叹:“真见师弟以禅为径,假以时日必有所成。”
祖师抚须道:“你这孩儿倒豁达。今夜唤你前来,实有要事相商。”
姜远恭问:“师尊有何差遣?”
祖师道:“非关俗务,乃洞府传承之事。我门下十二字辈已传至第十代,仅余圆觉二字辈未授。待十二字辈尽数传毕,便不再纳新。”
姜远应声:“ 明白。”
祖师又道:“待十二字辈圆满后,若要重开山门,当由你主持。”
姜远惊问:“ 愚钝,岂敢担此重任?”
祖师笑道:“痴儿,你已证得大道,何来愚钝之说?所欠缺者,不过岁月积淀罢了。”
姜远顿觉大道无涯,沉思片刻道:“若师尊认为 堪当此任,他日自当重启洞府。”
祖师颔首:“不必忧虑,待二字辈 出师,我便带你云游传道。”
姜远伏拜:“谨遵师命。”
他心知此乃衣钵相承之意。千年师徒,情同父子,早已超越寻常师徒之谊。
祖师自榻前扶起姜远,问道:“袖里乾坤之术可曾纯熟?”
姜远赧然:“尚未圆满。此法玄奥,恐需再修二载方能大成。”
祖师正色道:“此乃无上妙法,当潜心修习。”
姜远追问:“修成此法后,可还须研习其他神通?”
话音未落,祖师已执戒尺打来。姜远慌忙闪避——纵已成道,那戒尺之痛仍丝毫未减。
祖师笑斥:“好个贪心童子!一法未成,又觊觎他术。道法无穷,能修得几分便看你的造化了。”
......
姜远返回静室,凝神修炼。虽进展缓慢,却知再经寒暑,必能掌握此术。
盖因袖里乾坤与"立鼎"之境息息相关。需将先天清炁与后天浊气相融,然此乾坤二气非取自天地,而是源于自身。自成就无漏仙体,圣胎归位后,体内自生乾坤,方具施展此法之力。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928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