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922125" ["articleid"]=> string(7) "6173024" ["chaptername"]=> string(8) "第46章" ["content"]=> string(3954) "
他的声音越来越哑,握着照片的手都在抖:“后来建国还是没撑住,在转移的时候,为了掩护我们,被敌人的子弹打中了。他最后跟我说‘哥,帮我看看俺娘,告诉她我没给她丢脸’,我答应了,可等我回国,他娘早就没了,病死的,没人照顾……”
李建军的眼睛也热了,他没想到眼前这个沉默的老人,背后藏着这么重的故事。他想起白天播节目时,有个老兵打来电话,说“我们不怕疼,就怕没人记得我们打过的仗”,现在他终于懂了,这些老兵要的不是同情,是被铭记,是有人愿意听他们说说那些埋在心里的人和事。
“大爷,您没辜负建国,”李建军轻声说,“您活着,带着他的念想好好活,就是对他最好的交代。现在咱们的日子好了,再也不用挨冻受饿了,这都是您和建国他们用命换来的,我们都记得。”
赵大爷抬起头,眼里满是泪水,却笑了,像个卸下重担的孩子:“真……真的有人记得?我跟村里的年轻人说过两回,他们都说‘大爷,那都是老黄历了’,我还以为……以为没人愿意听了。”他的心声里满是释然,像堵了很久的墙终于塌了,露出后面的光:“能有人听听这些,我就知足了,就算肩膀再疼,也值了。”
李建军帮赵大爷把旧军装拿过来,衣服的肘部和肩部都有补丁,是用不同颜色的布缝的,一看就是当年在战场上缝了又缝的。赵大爷摸着军装的补丁,继续说:“这军装是建国给我的,他说我肩膀受伤,他的衣服宽松,让我穿。后来他走了,我就一直带着,洗了无数遍,补丁缝了又缝,舍不得扔。每年冬天,我都拿出来晒晒太阳,就像跟建国说说话似的。”
“以后我帮您晒,”李建军说,“等天暖和了,咱们把军装和照片都拿去县城的照相馆,让他们帮您修复下,照片放大了挂在屋里,您想建国了,就能看看。”
赵大爷点了点头,又喝了口红糖姜茶,肩膀好像也没那么疼了。他从炕席底下拿出个铁盒子,里面装着几枚勋章,有的生了锈,有的还能看出当年的光泽:“这是三等功勋章,是我们班守阵地拿的,建国也有一枚,他的那枚,我帮他收着,一起带回来了。”
李建军拿起一枚勋章,指尖能摸到上面的纹路,心里满是敬意。他想起白天台长说的,要做个“老兵专题”,让更多人知道老兵的故事,现在他更确定了,这不仅是做节目,更是在传承一份不能忘的记忆。
两人聊到后半夜,煤油灯添了两次油,赵大爷的话也多了起来,从朝鲜的雪,说到回国后的日子,从建国的饺子,说到现在的孙子。他说当年回国时,看到村里的麦子熟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值了,这么好的日子,没白打这场仗。”
李建军看了看表,已经快凌晨了,他帮赵大爷把被子掖好,又把暖水袋放在他脚边:“大爷,您早点睡,我明天再来看您。暖水袋要是凉了,您就喊邻居王婶,她答应帮您换热水。”
赵大爷握着他的手,不肯放:“建军,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我这些话,怕是要带进土里了。”他的心声里满是温暖,像揣了个小太阳:“以后夜里疼,想想今天说的话,想想有人记得我们,就不觉得疼了。”
李建军走出院子时,天已经有点蒙蒙亮了,东方泛起一点鱼肚白。他骑上自行车,车筐里的照片和勋章盒子轻轻晃着,像揣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风里还是有点冷,却吹得人心里亮堂,他想起赵大爷的笑,想起那些埋在雪地里的青春,突然觉得,自己做的事,比赚多少钱都有意义。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9285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