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922120" ["articleid"]=> string(7) "6173024" ["chaptername"]=> string(8) "第43章" ["content"]=> string(3821) "
下午的节目里,李建军特意加了段“老兵关怀”的内容,没提赵大爷的名字,只说:“咱们村里有不少老兵,当年为了保家卫国,落下了不少伤病。现在天气冷了,要是有老兵觉得身体不舒服,别硬扛,公社卫生院有针对老兵的免费检查,还能领止痛片,有需要的可以跟我联系,我帮大家跑腿。”
话刚说完,导播室的热线就响了,是西坡村的村支书,说赵大爷家真有位抗美援朝的老兵,叫赵德胜,当年在部队当通讯员,肩膀被炮弹碎片划伤过,还冻坏了,这些年一直没好利索,家里条件不好,总舍不得看病。“我早就劝他去检查,他总说‘没事’,”村支书的声音里满是无奈,“李主播,你要是能帮他,真是积德了!”
李建军赶紧说:“我已经让修理铺的小伙去看他了,您要是方便,帮我跟卫生院的张医生打个招呼,就说有位老兵要去检查,麻烦他多费心。”
播完节目,李建军没回村,直接骑着刚买的“永久”自行车往公社卫生院赶——他得亲自跟张医生说清楚,确保赵大爷能得到好好的治疗。卫生院的张医生是个五十多岁的老人,以前也是军人,听说赵大爷的情况,立马放下手里的病历:“抗美援朝的老兵?这必须好好治!我明天就去西坡村给他做检查,药费我跟院里申请减免,不能让老兵受委屈!”
从卫生院出来,李建军骑着自行车往西坡村赶,路上正好碰到王小强从赵大爷家出来,手里还拎着个布包,里面装着炒花生。“建军哥,”王小强跑过来,声音有点急,“赵大爷的肩膀肿得老高,我摸了摸,里面都是硬块,他说夜里疼得直冒冷汗,却不敢跟孩子说,怕孩子分心打工。我把止痛片给他了,他还不肯要,说‘小伙子赚钱不容易’。”
李建军心里一酸,跟王小强一起往赵大爷家走。刚到院门口,就看见棵老枣树,枝桠上还挂着几个没摘的干枣,院子里传来咳嗽声,是赵大爷在咳。李建军推开门,就看见赵大爷坐在小板凳上,正用左手慢慢擦收音机,右胳膊贴在身侧,动都不敢动。
“赵大爷,我们来看您了。”李建军走过去,把手里的水果篮放在石桌上——是他从供销社买的苹果,特意挑了软的,老人牙口不好。
赵大爷愣了一下,赶紧想用右手撑着站起来,却疼得“嘶”了一声,额头上瞬间冒出冷汗。“您别动!”李建军赶紧扶住他,“张医生明天就来给您检查,药费都安排好了,不用您花钱。”
赵大爷的眼睛一下子红了,眼泪顺着皱纹往下淌,却笑着摆了摆手:“不用……不用麻烦医生,我这老毛病,忍忍就过去了。当年在朝鲜,比这疼十倍的都忍过,现在这点算啥。”他的心声里满是委屈,却又带着股军人的硬气:“要是能再看看当年的老伙计就好了,不知道他们现在过得咋样……”
兰英从布包里拿出件棉袄,是她连夜给赵大爷改的,右肩处缝了层厚棉絮:“大爷,这棉袄您试试,右肩处我加了棉絮,能暖和点,疼也能轻些。”她帮赵大爷穿上,小心地把右胳膊放进袖子里,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了瓷器。
赵大爷摸着棉袄上的棉絮,眼泪掉得更凶了:“你们……你们比我亲孩子还贴心。我那孩子在外地打工,一年回不来一回,我总怕给他添麻烦,啥苦都不敢说。”他的心声里满是愧疚:“对不起孩子,也对不起当年的老伙计,我咋就这么没用,连自己的肩膀都管不好……”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9284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