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922118" ["articleid"]=> string(7) "6173024" ["chaptername"]=> string(8) "第41章" ["content"]=> string(3593) "

赵父从屋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个旱烟袋,看着新车,嘴角忍不住往上翘,伸手摸了摸车架:“好车!结实!我年轻的时候,村里只有支书有辆自行车,还是‘凤凰’牌的,现在咱们家也有‘永久’了,比支书的还新!”他的心声里满是骄傲,烟袋锅子都忘了点。

赵母也凑过来,看着车座上的红布套,笑着说:“兰英手巧,这布套缝得真好看,以后骑车也不怕磨坏车座了。建军,以后骑车慢点,尤其是下雨天,路上滑,别着急。”她的声音里满是关心,又带着点激动——家里终于有辆新自行车了,以后去县城走亲戚也方便了。

晚上,乡亲们还没散,二柱带着几个年轻小伙来帮忙搭车棚,说“新车得好好保护,别被雨淋了,也别被人碰了”。王婶还送来两个刚蒸好的馒头,说“庆祝建军买新车,填填肚子”。院子里热闹得像过年,灯光下,新车的车架泛着亮,映着乡亲们的笑脸,满是烟火气。

等乡亲们走了,李建军和兰英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看着新车,兰英靠在他的肩膀上,小声说:“以后咱们可以骑车去县城看刘桂兰,她肯定会高兴的。还可以去买布料,我想给你做件新棉袄,再给小宇做件小褂子。”

“好啊,”李建军握着她的手,看着天上的星星,“周末咱们就去,先去看刘桂兰,再去供销社买布料,顺便带你去国营饭店吃红烧肉,庆祝咱们买新车。”

兰英笑着点头,眼睛里满是期待。李建军看着她的笑脸,又看了看院子里的新车,心里满是踏实——这新车不仅是一辆交通工具,更是他和兰英幸福生活的见证,是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换来的好日子,是这个八十年代里,最朴素也最珍贵的希望。

睡前,李建军把自行车发票小心地放进木盒里,跟存款单、君子兰价格表、省电台的联系方式放在一起。这张薄薄的发票,记录着一辆“永久”自行车的到来,也记录着一个普通家庭的成长,记录着乡亲们的祝福,更记录着他和兰英在这个充满机遇的年代里,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更红火的未来。

他知道,这辆“永久”自行车,会带着他们去更多地方——去县城看朋友,去电台上班,去供销社买花布,去城郊看花田,去每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而属于他们的故事,也会像这辆自行车的铃铛声一样,清脆、响亮,在这个温暖的八十年代里,一直延续下去。

县电台的播音室里,初冬的阳光透过窗棂,在水泥地上投下几道细长的光斑。李建军刚把兰英早上泡的菊花茶倒进搪瓷杯,就听见导播老张的声音从隔壁传来:“小李,准备接热线!刚响了两回,都是同一个号码,听着像个老乡亲,说有急事。”

李建军握着麦克风的手顿了顿,指尖蹭过上面绣着的红布老虎——这是兰英上周刚补过的,边角用细针脚缝得整整齐齐。他调整了下坐姿,按下接听键,声音比平时更温和些:“您好,这里是《农村天地》,我是李建军,请问您有啥需要帮忙的?”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才传来个沙哑的声音,像被砂纸磨过似的,带着点颤:“李……李主播?我是西坡村的,姓赵,想问问……家里的收音机坏了,咋修能省点钱?孩子想听你的节目,总哭。”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9284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