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922114" ["articleid"]=> string(7) "6173024"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8章" ["content"]=> string(3570) "
下午刚过两点,周老板的伙计就骑着自行车来了,车后座绑着个布包,里面是剩下的两千六块钱,还有给二柱的十棵花苗。伙计还带来个信封,是周老板让转交给李建军的:“我家老板说,这是省电台农业栏目的联系方式,他们想采访您,做个‘农村特色种植’的专题,让您有空给他们回个电话。”
李建军接过信封,心里一动——之前王师傅说过要帮他推荐省电台,没想到这么快就有消息了。他看着布包里的花苗,绿油油的叶片透着生机,像一个个小小的希望,忍不住跟兰英说:“咱们下午就给二柱送花苗去,顺便看看他的地翻得咋样了。”
二柱家的后院里,土已经翻得整整齐齐,还撒了层腐熟的羊粪,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肥香味。看到李建军和兰英送来花苗,二柱赶紧放下手里的铁锹,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小心翼翼地接过花苗:“建军,这花苗真精神!我这就种上,保证养得跟你家之前的一样好!”
他蹲在地上,按照李建军画的示意图,小心地把花苗埋进土里,兰英在旁边帮他扶着叶片:“轻点,别碰断了。”二柱的媳妇抱着孩子站在旁边,笑着说:“以后咱们也能赚点钱了,等孩子大了,也送他去读书,跟建军一样有出息。”
夕阳西下时,李建军和兰英走在回家的路上,天边的晚霞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像打翻了的胭脂盒。兰英挽着他的胳膊,小声说:“建军,你说咱们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吗?”
“会的。”李建军握紧她的手,看着远处乡亲们正在翻地的身影,“你看,大家都在为好日子努力,咱们也一样,以后会有新房子,有缝纫机,有满院子的月季,还有越来越好的日子。”
回到家,李建军把赚的四千六块钱都放进木盒里,账本上记着:“1983年12月5日,转手君子兰十盆,成本六十元,收入四千六百元,净赚四千五百四十元。”兰英凑过来看,笑着说:“之前跟你说净赚两千,没想到多赚了这么多,咱们可以给爹娘买新棉袄了。”
李建军笑着点头,把省电台的联系方式夹进账本里,心里满是期待——他知道,这四千多块钱不只是一笔收入,更是一个新的开始,是乡亲们一起致富的起点,也是《农村天地》节目走向更大舞台的契机。
晚上,李建军坐在院子里,看着空了的花盆,想起去年收花时的情景——张叔着急的眼神,邻居们嘲笑的声音,兰英默默支持的样子,像放电影一样在眼前闪过。现在,那些嘲笑变成了羡慕,那些担忧变成了希望,他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兰英的陪伴,离不开乡亲们的信任,更离不开这个充满机遇的八十年代。
兰英端着杯热糖水走过来,递到他手里:“别想了,明天还要去电台录节目,早点休息。”她靠在他肩膀上,看着天上的星星:“等咱们盖了新房子,就把这些花盆摆在窗台上,再种上新的君子兰,让它们陪着咱们过日子。”
李建军握着热糖水,心里暖得像揣了个小太阳。他知道,属于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八十年代,他们会带着乡亲们一起,种出更茂盛的君子兰,活出更红火的日子,把平凡的小日子,过成一首满是温暖和希望的歌。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9284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