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922112" ["articleid"]=> string(7) "6173024"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7章" ["content"]=> string(3607) "
伙计们应着,小心翼翼地把君子兰放进木架里,每盆都用软布裹着叶片,木架之间还塞了稻草,怕运输时晃动。兰英站在旁边,时不时提醒:“左边那盆‘佛光’的花箭刚冒头,别碰着了。”“最右边那盆根系浅,装车时别倒着放。”伙计们都笑着应着,没一点不耐烦——他们在县城收花时,很少见这么细心的卖家,更少见卖家还惦记着乡亲的花苗。
花刚装完车,村西头的张叔就拄着拐杖来了,手里拎着个布包,里面装着刚炒好的花生:“建军,听说你把花卖了,我特意来看看。”他走到车旁,看着被裹得严严实实的君子兰,眼眶有点红:“去年要不是你帮我,孩子的学费都交不上,现在这花能卖这么多钱,也是你的福气。”
李建军赶紧接过布包,抓了把花生塞进张叔手里:“张叔,这都是您种得好,我就是帮着养了阵子。对了,周老板说您要是想再种,花苗免费给您送十棵,就当是感谢您去年的花。”
张叔的手一下子抖了,花生撒了两颗在地上,他赶紧弯腰去捡:“这……这咋好意思?你帮我这么多,我还没谢你呢……”他的心声里满是感动,像揣了块暖炉:“建军这孩子,比我亲儿子还贴心,以后我得好好种,不能辜负他的心意。”
周老板看了眼表,跟李建军握了握手:“李主播,我先送花回县城,下午让伙计把剩下的钱和二柱的花苗送过来,您放心。”三轮车“突突”地发动起来,车斗里的君子兰被软布裹着,像一个个藏在襁褓里的宝贝,在阳光下慢慢远去。
乡亲们还没散,围着李建军问东问西——有的问花苗啥时候到,有的问怎么配土,还有的问能不能先赊两盆花苗,等卖了钱再还。李建军都一一应着,还让兰英拿个小本子,把每个人的需求记下来:“王婶要五棵‘圆头短叶’,二柱十棵‘佛光’,张叔十棵……都记清楚,别漏了。”
兰英握着笔,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混着乡亲们的笑声,像一首热闹的农家小曲。她抬头看了眼李建军,他正蹲在地上,给乡亲们画君子兰的种植示意图,手指在地上划着:“这里是根,要埋在土下三指深,这里是叶片,不能沾土,不然容易烂。”阳光洒在他身上,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满是希望的土地上。
中午吃饭时,兰英把那两千块定金小心地放进木盒里,跟之前的存款单、结婚证放在一起,手指轻轻拂过纸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嘴角忍不住往上翘:“建军,咱们这就净赚两千块了?之前我还担心卖不出去,没想到……”
“之前我也没把握,就是觉得这花能值点钱。”李建军给她夹了块炒鸡蛋,“不过最开心的不是赚钱,是能带着乡亲们一起种,你看二柱,现在天天盼着花苗来,张叔也想再种,以后咱们村说不定能成‘君子兰村’,大家都能赚点钱,比啥都强。”
兰英点点头,舀了勺玉米粥递给他:“下午我去供销社,给你扯块布做件新棉袄,你那件都穿两年了,袖口都磨破了。再给二柱家的孩子买块糖,他昨天还跟我要呢。”她的心声里满是幸福,像刚喝的玉米粥一样甜:“以后咱们有钱了,要给爹娘买新鞋,给刘桂兰的孩子买奶粉,还要盖新房子,种满月季。”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9284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