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922099" ["articleid"]=> string(7) "6173024"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2章" ["content"]=> string(3823) "

晚上,李建军在节目里提了刘桂兰的事,却没说她的名字,只说:“有位听众姐妹,之前遇到了难处,现在通过大家的帮忙,已经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向。我想跟大家说,不管遇到啥坎儿,都别放弃,只要肯求助,肯努力,就一定能迈过去。要是有姐妹遇到类似的问题,记得找妇联、找村干部,找咱们《农村天地》,我们都会帮你。”

播完节目,热线电话响了,是个陌生的女声,说自己也遇到了家暴,想问问怎么留证据。李建军耐心地跟她讲了方法,还帮她联系了当地的妇联主任。挂了电话,老张笑着说:“你看,你帮了桂兰,还能帮到更多人,这就是做节目的意义啊。”

李建军点了点头,心里满是感慨。他知道,帮刘桂兰脱离苦海,只是一个开始,以后还会有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而他,会一直带着这份初心,继续做下去,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行动,帮更多人走出困境,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睡前,李建军把刘桂兰签好的离婚协议书复印件(王主任给的)放进木盒里,跟之前的听众来信、存款单、结婚证放在一起。这张纸,不仅仅是一份离婚协议,更是一个女人重生的证明,是温暖和勇气传递的见证。他知道,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八十年代,只要大家互相帮衬,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就没有脱离不了的苦海。

初冬的晨光刚漫过村头老榆树的枝桠,李建军家的院门外就传来一阵“叮铃铃”的自行车铃声,比平时送牛奶的小贩来得早了半个钟头。兰英正蹲在槐树下给君子兰浇水,指尖刚触到冰凉的叶片,就听见院门外有人喊:“请问是李建军家吗?我是县城‘百花坊’的,想问问您家的君子兰卖不卖?”

兰英手里的水壶顿了顿,抬头就看见个穿藏青色中山装的男人站在门口,手里拎着个黑色公文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袖口别着支钢笔,一看就是做买卖的体面人。她赶紧擦了擦手,朝屋里喊:“建军!有人找你,问君子兰的事!”

李建军刚把电台的稿子叠好,听见喊声就往外走,手里还攥着半截没写完的采访提纲——昨天台长说要做个“农村特色种植”专题,他正琢磨着要不要把君子兰也写进去。看到门口的男人,他心里一动,摸了摸兜里的玩具麦克风,刚碰到塑料壳子,就听见男人的心声:“可算找着了!听说这村里有户人家存了十盆君子兰,现在县城里都抢疯了,一盆品相好的能卖到五百块,比上个月翻了三倍!”

“我是李建军,您请进。”李建军侧身让男人进来,目光扫过他公文包上印的“百花坊”字样——这是县城最大的花店,上次帮王大爷卖月季时打过交道,老板姓周,是个实诚人。

周老板刚走进院子,眼睛就被槐树下的十盆君子兰吸住了,快步走过去蹲下来,手指轻轻拂过叶片,动作比摸自家孩子还轻:“您这君子兰养得真好!叶片油亮厚实,没一点黄斑,根系肯定也壮实,是‘圆头短叶’的好品种啊!”他的心声里满是惊喜:“比我在县城大户人家看到的还养得好!十盆要是都收了,至少能赚五千块,这个冬天的生意稳了!”

兰英端着刚泡好的菊花茶走过来,放在石桌上:“周老板,您先喝口水。这花是建军去年秋天收的,当时还被邻居笑,说买这‘草’没用呢。”她说着就笑,眼角弯起来——想起去年二柱站在巷口拍着大腿笑“李建军疯了”的样子,现在倒觉得有点好笑。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9284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