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921687" ["articleid"]=> string(7) "6172982"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8章" ["content"]=> string(3780) "
“宣,九皇子李逍觐见——”
李逍整理了一下因疾驰而略显凌乱的衣袍,迈着沉稳的步伐,踏入了他曾在此受审,也曾在此受赏的大殿。
殿内,李世民正在批阅奏章,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两位重臣也在。看到李逍进来,三人目光都落在他身上。
“儿臣(臣)参见父皇(陛下)。”李逍依礼参拜,声音平静,却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沙哑。
“平身。”李世民放下朱笔,看着下方明显清瘦了些,眼神却格外坚定的儿子,语气听不出喜怒,“逍儿,何事如此急切见朕?”
李逍没有起身,而是将手中那份陈情表高高举起:“儿臣,泣血上奏!恳请父皇,为儿臣,为那些枉死的大唐子民,做主!”
他将淮南道车队遇袭,货物被劫,人员死伤,老掌柜殉难之事,原原本本,声情并茂地陈述出来。他没有过多渲染自己的损失,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大唐商路受阻”、“子民枉死”、“水匪猖獗”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黑手”上。
“……父皇!儿臣庄子所出之纸,价廉物美,利于文教;所研农法,增产增收,可活万民!儿臣不敢藏私,愿献于朝廷,推广天下,此心天地可鉴!然,自儿臣行事以来,山匪袭击、官府刁难、行会打压、刺客暗杀,如今更是商队遭劫,忠心耿耿之老掌柜血染他乡!儿臣……儿臣实在不知,究竟碍了谁的眼,竟要遭此接连不断、步步紧逼之毒手!”
他的声音带着悲怆和一丝恰到好处的哽咽,将一个一心为公却屡遭迫害的皇子形象塑造得淋漓尽致。
“若儿臣有罪,请父皇明正典刑!若儿臣所行之事有错,请父皇下旨废止!但求父皇,彻查此事,揪出幕后黑手,还枉死者一个公道,还我大唐商路一个安宁!否则,儿臣……儿臣恐再无宁日,我大唐有志革新之士,亦将人人自危!”
说完,他伏地不起,肩膀微微耸动,似是强忍着巨大的悲痛与愤怒。
大殿之内,一片寂静。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凝重。他们久经宦海,自然看得出李逍这番话半真半假,有表演成分,但淮南道商队被劫、人员死伤是实打实的事情。一位皇子,献上祥瑞,推广利国利民之技,却接连遭遇如此厄运,于情于理,朝廷都不能坐视不理。这已经超出了普通的商业竞争,触及了皇权的尊严和国家的法度。
李世民的面色沉了下来。他之前对李逍的种种“小动作”并非一无所知,但在他看来,这或许是磨砺,或许是皇子间正常的博弈。可如今,事情闹出了人命,而且是在远离京师的淮南道,性质就完全不同了。这已经是在挑战他的底线!
“此事,朕知道了。”李世民的声音带着帝王的威严,缓缓响起,“商队于国境之内遭劫,人员死伤,乃地方官吏失职,水匪猖獗所致!朕,绝不会坐视!”
他看向房玄龄:“玄龄,拟旨!着淮南道观察使、节度使,即刻派兵清剿水匪,限期内务必擒拿匪首,追回被劫货物!严查地方官吏是否存在渎职、勾结之情!并将此事通报刑部、御史台,一体协查!”
“臣,遵旨。”房玄龄躬身领命。
李世民又看向李逍,语气缓和了一些:“逍儿,你受委屈了。此事,朕定会给你一个交代。你庄中所献农法、纸张,皆是有功于国,朕心中有数。你且安心回庄,继续你的事务,朕倒要看看,谁还敢再兴风作浪!”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9277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