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921684" ["articleid"]=> string(7) "6172982"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6章" ["content"]=> string(3739) "

“……本王时常思忖,若利国利民之技,因触及某些私利而难以推行,甚至招致杀身之祸,这……是否违背了圣人所言的‘道’?魏大夫以直谏闻名,心怀天下,不知对此有何高见?”李逍最后抛出了一个问题,姿态放得很低,完全是一个虚心求教的晚辈模样。

魏徵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眼神深邃。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反问道:“殿下以为,何为‘道’?”

李逍沉吟片刻,道:“本王浅见,于国而言,富民强兵是为道;于民而言,安居乐业是为道。凡有益于此者,便合于道。”

“殿下能如此想,甚好。”魏徵微微颔首,但话锋随即一转,“然,殿下可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殿下所行之事,固然于国于民有利,然则过于刚猛,直指积弊,触动甚广,岂能不遭反噬?”

他顿了顿,看着李逍,语气变得严肃:“殿下可知,如今长安城中,对殿下赞誉者有之,然诋毁、忌惮者,亦不在少数。有人说殿下聚拢流民,私练甲兵;有人说殿下结交江湖,图谋不轨;更有人说殿下以奇技淫巧邀买人心,其志非小!这些,殿下又可知晓?”

这一连串的问话,如同重锤,敲在李逍心上。他知道有非议,却没想到已经如此尖锐和恶毒!

“本王……只想在封地之内,做些实事。”李逍稳住心神,坦然道,“流民无依,本王予其生计;庄户孱弱,本王授其武艺自保;至于技术,若能利天下,本王愿献于朝廷,何来邀买人心之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好一个清者自清,浊者自浊!”魏徵忽然提高了声音,目光如电,“但殿下可曾想过,众口铄金,积毁销骨!陛下圣明,或可明察秋毫,然天下人呢?朝堂诸公呢?殿下若一味埋头于庄内,纵然有千般好处,若无人替殿下于朝堂之上辩白,于天下人面前正名,久而久之,殿下在世人眼中,便真成了那等拥兵自重、结交匪类、其心叵测之徒!届时,纵有祥瑞,纵有良法,又能如何?”

李逍浑身一震,如同被醍醐灌顶!魏徵这番话,直接点出了他目前最大的短板——缺乏政治话语权和舆论引导能力! 他之前利用流言反击,只是小打小闹,真正的朝堂舆论,他几乎无法影响!

“请大夫教我!”李逍站起身,郑重一礼。

魏徵看着李逍,见他眼神清澈,态度诚恳,不似作伪,沉默了片刻,才缓缓道:“老夫为官,只论是非,不涉党争。殿下若真一心为公,造福黎庶,便当行堂堂正正之道。农法、造纸、印刷,皆乃善政。殿下何不将这些技术利弊、推广设想,乃至途中遭遇之困难,条分缕析,写成奏章,光明正大呈于御前,诉于朝堂?”

“奏章?”李逍若有所思。

“不错。”魏徵点头,“不仅呈送陛下,亦可抄送副本于中书、门下,乃至有兴趣的同僚。将事情摆在明处,以阳谋对阴谋。是非曲直,自有公论。届时,某些人若再想暗中作梗,便需掂量掂量了。此乃……借势。”

借朝廷之势,借公道之势!

李逍恍然大悟!他之前一直习惯于暗中发展,被动应对,却忘了自己拥有一个最大的优势——皇子身份!他完全可以将自己的技术和成果,通过正规渠道上达天听,将其置于阳光之下!一旦获得朝廷的正式认可和推广,那些宵小手段的生存空间就会被极大压缩!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9277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