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921683" ["articleid"]=> string(7) "6172982"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5章" ["content"]=> string(3754) "

或许,是时候让“逍遥王”这三个字,在长安的朝堂上,发出一些不一样的声音了。

他睁开眼,对车外的赵铁柱吩咐道:

“回庄后,让林振来见我。另外……准备一份厚礼,本王要去拜访一下,那位许久未见的……魏徵,魏大夫。”

拜访魏徵,是李逍深思熟虑后的一步棋。这位以刚正不阿、犯颜直谏闻名于朝堂的郑国公(同时也是谏议大夫),是朝中一股独特的清流。他不结党,不营私,眼中只有大唐律法和心中的“道”,甚至连李世民都时常被他顶撞得下不来台。若能获得他的些许认可,或至少让他不对自己抱有恶感,那么在朝堂之上,便等于多了一道无形的护盾。

然而,拜访魏徵绝非易事。此人油盐不进,最厌恶皇子与大臣私下结交,尤其厌恶送礼行贿之事。

李逍让福顺准备的“厚礼”,并非金银珠宝,而是一刀最上等的“逍遥纸”,一本用活字印刷的、魏徵早年所著的《谏太宗十思疏》精装本,以及……几坛庄子自酿的、度数颇高的“逍遥醉”烈酒。前两者是投其所好(魏徵好读书、重文章),后者则带点试探意味——据说魏徵好酒,但酒品一般。

来到魏徵府邸,与其说是府邸,不如说是一处略显破败的院落,与周围勋贵豪宅格格不入。门房是个老苍头,听说来的是九皇子,并未表现出多少敬畏,只是淡淡地说了句“容老奴通禀”,便转身进去了。

等了足足一刻钟,老苍头才慢悠悠地回来:“我家老爷请殿下进去。”

李逍让赵铁柱等人在外等候,只带了捧着“礼物”的福顺走进院子。院内陈设简陋,却打扫得干干净净,几株老梅虬枝盘错,透着一种孤高之气。

在书房中,李逍见到了正在伏案书写的魏徵。他穿着洗得发白的旧袍子,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面容清瘦,眼神锐利如鹰,抬起头看向李逍时,那股不怒自威的气势便扑面而来。

“臣,魏徵,参见九殿下。”他放下笔,起身行礼,动作一丝不苟,却透着疏离。

“魏大夫不必多礼,是本王冒昧打扰了。”李逍态度放得很低。

“殿下纡尊降贵,来臣这寒舍,不知有何指教?”魏徵没有寒暄,直接切入主题,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

李逍示意福顺将礼物放在一旁的矮几上:“听闻魏大夫雅好笔墨,本王庄中偶得新纸,印刷小技,不成敬意,特来请大夫品评。另有庄中自酿薄酒,聊佐清谈。”

魏徵目光扫过那刀纸质极佳的逍遥纸和印刷精美的书册,眼中闪过一丝极淡的讶异,但很快恢复平静。至于那酒,他看都没看。

“殿下有心了。”他淡淡道,“纸张书籍,臣便厚颜收下,以观其效。至于酒……臣近来身体不适,医嘱忌酒,心领了。”竟是直接拒绝了最能拉近关系的酒。

李逍也不在意,笑道:“无妨,是本王考虑不周。今日前来,一是久仰大夫清名,特来拜会;二来,也确实有一事,心中困惑,想向大夫请教。”

“哦?殿下请讲。”魏徵示意李逍坐下,自己则重新坐回书案后。

李逍整理了一下思绪,将庄子如何推广新农法获得丰收,如何研制新纸降低文墨成本,又如何因此遭遇一系列打压,甚至刺杀的事情,选择性地、以一种客观陈述而非诉苦的方式讲了出来。他重点强调了这些技术于国于民的益处,以及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阻力”。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9277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