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921655" ["articleid"]=> string(7) "6172982"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0章" ["content"]=> string(3658) "
禁足令解除的第二天,李逍便带着福顺和几名护卫,乘坐一辆不甚起眼的马车,再次踏上了前往长安的官道。
相较于上次被玄甲军“押送”回京的仓皇,此次出行,李逍的心境已然不同。他撩开车帘,看着窗外熟悉的景色,眼神平静中带着一丝审视。
庄子在他的经营下,已如铁桶一般,内部事务有福顺和林振打理,外部防御有赵铁柱的护卫队,更有听雨楼在暗中照应,短期内无需担心。
此行的目的,主要有三:一是入宫向父皇母后请安,维系天家亲情,尤其是要感谢母后上次的援手之恩;二是探听长安城内的最新风向,尤其是关于“魏”字铁牌风波后的余波;三是看看能否为庄子未来的发展,寻找到新的契机或合作伙伴。
马车辘辘,驶入巍峨的长安城门。熟悉的喧嚣与繁华扑面而来,但李逍却感觉自己与这座帝都之间,似乎隔了一层无形的薄膜。他不再是那个困于宫墙、懵懂无知的九皇子,而是拥有自己基业和秘密的逍遥王。
他没有回自己那处久未居住的皇子府,而是直接前往皇城,递牌子请求觐见皇后。
在立政殿外等候通传时,李逍能感觉到周围宫人内侍投来的目光变得复杂了许多。有好奇,有探究,甚至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显然,他在逍遥山庄的所作所为,以及不久前那场惊动圣驾的御前风波,已经让他在宫廷中不再是那个可以完全被忽视的存在。
“九殿下,娘娘宣您进去。”王公公笑眯眯地出来传话,态度比以往更加恭敬。
李逍整理了一下衣冠,迈步走入立政殿。
殿内熏香袅袅,长孙皇后正坐在窗边的软榻上,手中拿着一卷书,气色看起来比之前要好上一些。见到李逍进来,她放下书卷,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
“儿臣给母后请安,愿母后凤体安康。”李逍依礼参拜。
“快起来,到母后身边来坐。”长孙皇后招招手,待李逍走近,仔细端详着他的脸,眼中带着怜惜,“瘦了些,也黑了些,在庄子里想必是吃了不少苦头吧?”
“劳母后挂心,儿臣在庄子一切安好,并非吃苦,而是……别有一番体会。”李逍在榻边的绣墩上坐下,语气轻松。
“哦?有何体会,说与母后听听。”长孙皇后颇有兴趣地问道。
李逍便捡着庄子里的趣事说了些,比如堆肥后庄稼长势如何喜人,庄户们如何淳朴热情,避开了山匪、京兆府等糟心事,也绝口不提神臂弩、板甲等敏感话题。他言语风趣,将田园生活描述得颇有些诗意,逗得长孙皇后不时莞尔。
“看来让你出去走走,确是好事。”长孙皇后欣慰地点点头,“性子沉稳了不少,见识也增长了。你父皇那里,前几日还提起你,说你进献的那几册农书,虽言语直白,却颇有见地,已让司农寺的人去研读了。”
李逍心中一动,知道这是父皇释放的缓和信号。他连忙道:“儿臣惶恐,只是些粗浅想法,能对朝廷有所助益,是儿臣的福分。”
“你能如此想,便好。”长孙皇后意味深长地看着他,“皇家子弟,能为国为民做些实事,比什么都强。只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有些事,过犹不及,你要把握好分寸。”
这话既是关爱,也是提醒。李逍自然明白,躬身道:“儿臣谨记母后教诲。”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927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