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920196" ["articleid"]=> string(7) "6172687" ["chaptername"]=> string(8) "第47章" ["content"]=> string(3741) "

"要不要提高学费?"赵刚提议。

闫守拙摇头:"师父说过,武术传承不能设门槛。"

转机出现在立冬那天。省电视台的记者前来采访,无意中拍摄了学员们晨练的场面。节目播出后,咨询电话络绎不绝,其中最特别的一个来自北京:

"我们是中华武术文化基金会,想资助你们建立数字化档案库。"

更让人惊喜的是,某科技公司主动联系,愿意免费为元帅宫搭建线上教学平台。"让更多人通过互联网学习传统武术,"公司代表说,"这是我们的社会责任。"

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当专业拍摄团队进驻时,老拳师们对着镜头浑身不自在。形意门的李德山更是直接拒绝:"武术是练的,不是演的!"

闫守拙想了个折中的办法:不刻意摆拍,而是真实记录日常教学。当摄像机成为"透明的墙"后,老拳师们渐渐放下了戒备。

最成功的当属壁画的数字化工程。通过高清扫描和3D建模,每一幅壁画都被完整地保存下来。技术人员还开发了互动程序,点击画面中的招式,就会显示详细的讲解。

"太好了!"陈永年激动地说,"这样就不怕失传了。"

然而数字化也带来了争议。有年轻弟子提出要将全部教学内容上网,免费公开,遭到老师傅们的强烈反对:

"老祖宗的东西,怎么能随便放在网上?"

"要是被外国人学去了怎么办?"

面对争论,闫守拙在唐柏下召开了一次特别的讨论会。他让年轻弟子和老师傅们面对面交流,各自陈述观点。

"武术要发展,就必须拥抱新时代。"

"但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能为了传播丢了根本。"

听着双方的争论,闫守拙忽然想起安在田在《犹忆江湖人未远》中的话:"传承如河流,既要保持源头活水,也要奔向更广阔的海洋。"

"我有个提议,"他站起身,"基础课程可以免费公开,但核心功法必须面授。既推广普及,又守住根本。"

这个方案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在力宏师父的见证下,各派签订了《元帅宫公约》,确立了"开放普及,慎传核心"的原则。

腊月廿三,元帅宫举办了首个"武术文化周"。通过线上直播,数十万人观看了各派拳法展示。更让人惊喜的是,海外武术爱好者也发来祝贺视频,其中一位来自法国的华人习武者用不流利的中文说:

"感谢你们让传统武术焕发新的生命力。"

活动结束后,闫守拙独自留在殿内守夜。油灯下,他继续整理安在田的笔记,偶尔抬头看看殿外——那里,来自天南地北的年轻学员们正在月光下自发地练功。

力宏师父悄然而至,递过一盏茶:"看见了吗?火种已经播撒出去了。"

是啊,闫守拙想。传承不再是少数人的责任,而是无数人共同的事业。就像这殿前的唐柏,看似一棵,地下的根系却早已绵延千里。

夜深了,他提笔在日记中写道:

"师父,今天又一个年轻人来学拳了。他说是在网上看到了元帅宫的报道。您说得对,武术的根不会断,它正在以新的方式生长..."

笔尖顿了顿,他添上一句:

"在这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难的时代,守拙或许就是最好的传承。"

第 五 章 完

元宵节的彩灯还挂在元帅宫的檐角,春雪却已悄然降临。闫守拙清晨推开殿门,发现门外站着十几个镇头坪村的村民,带头的杨大爷搓着手,不好意思地开口: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9250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