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920183" ["articleid"]=> string(7) "6172687" ["chaptername"]=> string(8) "第43章" ["content"]=> string(3628) "

"师兄..."

"别废话。"赵刚打断他,"师父的心愿,就是我的心愿。"

这像是一个信号。第二天,学员们的捐款就源源不断地来了。出租车司机老李送来三万:"我老婆本来想买新车的,听说修庙,说车可以再开两年。"企业班的学员们自发组织募捐,那个偏头痛痊愈的高管个人捐了十万。

最让人意外的是,文化局的李局长亲自打来电话:"小闫,局里决定特批五十万扶持资金。你这种自筹资金修复文物的精神,值得鼓励。"

一个月后,修缮基金竟然凑到了一百四十万。虽然还差一半,但希望已经真切地照进了现实。

开工前夜,闫守拙独自住在元帅宫旁边村民闲置的老屋里。月光如水,洒在断壁残垣上。他拿着安在田手绘的布局图,在废墟间一点点核对。

在主殿的废墟下,他意外地发现半截石碑。拨开泥土,借着月光辨认出几行字:

"...武以载道,道以武传..."

"...元帅宫者,武术之渊薮也..."

碑文残缺,但那份跨越时空的共鸣,让他热血沸腾。

深夜,他在油灯下给林雪写信:

"雪,今天我站在元帅宫的废墟上,忽然明白了师父的执着。这里不只是一座庙,更是千百年来无数武者精神的归宿。我们要做的,不是修复一堆木头砖瓦,而是为漂泊的武魂重建家园..."

信写到这里,他停下笔。窗外,启明星刚刚升起。

明天,工程队就要进场了。一条艰难却充满希望的路,正在他的脚下展开。

第 一 章 完

谷雨刚过,元帅宫的工地上迎来了第一支施工队。推土机的轰鸣声惊醒了沉睡的山谷,但闫守拙坚持要求手工拆除危房部分。

"每一块能用的老砖都要留下,"他指着主殿斑驳的墙体,"这些砖里都有故事。"

赵刚带着几个武馆的弟子亲自上阵。他们不用机械,就用最原始的铁锹、镐头,小心翼翼地将糟朽的椽子一根根卸下。退休教师张阿姨组织女学员们成立后勤组,每天送来热饭热菜。

"闫老师,"施工队长老周皱着眉头过来,"东配殿的地基下陷得厉害,按常规做法得全部挖开重做,这预算可就..."

闫守拙走到东配殿前。这里曾是练武场,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他蹲下身,手掌贴在地面上,闭上眼睛感受着。

"等等。"他忽然睁开眼,"师父的笔记里提到过,元帅宫的建筑暗合易经八卦。东配殿属震位,主生发..."

他让工人在殿角往下挖。三米深处,铁锹碰上了坚硬的花岗岩——这是原始的地基,完好无损。

老周惊讶地张大了嘴:"您怎么知道的?"

"不是我知道,"闫守拙抚摸着冰凉的石基,"是前辈们知道。"

最棘手的是主殿的大梁。当工人们搭起脚手架准备更换时,发现梁柱榫卯结构极其复杂,现代工艺根本无法复原。

"只能用钢结构代替了。"老周建议。

一直沉默的赵刚突然开口:"不行。"

他转身回了太原,三天后带回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木匠。老人姓鲁,已经八十高龄,是赵刚费尽周折才请到的。

鲁老师傅摸着糟朽的梁柱,浑浊的眼睛里放出光来:"这是鱼鳔楔,我爷爷那辈才会的手艺。"

在老人的指导下,工人们学着用最传统的方法加工木材。当新梁架上时,严丝合缝,不用一根铁钉。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925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