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920175" ["articleid"]=> string(7) "6172687" ["chaptername"]=> string(8) "第41章" ["content"]=> string(3630) "

"武术之道,守拙最难。聪明人总想走捷径,却不知最大的捷径,就是不走捷径。"

泪水模糊了视线。闫守拙知道,从今往后,他要用一生来践行这个名字的含义。

守拙,守的不仅是武学的真谛,更是一颗永不改变的初心。

第 九 章 完

寒来暑往,转眼已是安在田逝世一周年的忌日。龙山公墓的松柏苍翠如故,闫守拙和赵刚并肩站在墓前,将新出版的《犹忆江湖人未远》郑重地供在碑前。

"师父,"闫守拙轻抚墓碑,"书出来了,承安也会叫爷爷了。您放心,一切都好。"

赵刚默默添上一壶清茶,那是安在田生前最爱的龙井。

祭奠完毕,师兄弟二人回到城隍庙。偏殿里,一个意想不到的客人正在等候——力宏师父盘膝坐在蒲团上,面前摊开着一幅泛黄的地图。

"二位来得正好。"力宏师父指向地图上的一处标记,"元帅宫修复的机缘,到了。"

原来,省里刚刚启动"文物活化利用"重点项目,力宏师父通过佛门关系得知消息,第一时间赶来报信。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力宏师父目光炯炯,"若能入选,修复资金便有了着落。"

三人连夜商讨方案。赵刚难得地积极发言:"师父生前最看重元帅宫,这次一定要争取下来。"

深秋的月光透过窗棂,将三人的身影投在青砖地上。恍惚间,闫守拙仿佛又看见安在田坐在他们中间,含笑听着弟子们的讨论。

次日,闫守拙开始着手准备申报材料。他不仅整理了安在田留下的所有关于元帅宫的笔记,还走访了多位文物专家,请教古建筑修复的要领。

林雪抱着刚满周岁的承安,默默承担起所有家务。每当夜深人静,她总会为丈夫端来一碗热汤:"别太累着,身体要紧。"

最让人感动的是学员们的支持。退休教师张阿姨主动帮忙校对文字,程序员小张制作了精美的PPT,连卖香烛的王大爷都说:"需要打点什么,尽管开口!"

申报前夜,闫守拙独自在殿内站桩。月光如水,万籁俱寂。忽然,他福至心灵,想起安在田在《犹忆江湖人未远》中的一段话:

"武术传承,非一人一世之功。须有继往开来之志,薪火相传之心。"

这一刻,他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分量。

申报会很成功。当闫守拙展示出完整的修复方案时,评委们纷纷点头赞许。更令人惊喜的是,赵刚主动上台发言:

"我师父安在田生前最大的心愿,就是重修元帅宫。今天,我师弟闫守拙接过了这个担子。作为师兄,我全力支持。"

这番话从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口中说出,格外有分量。

腊月廿三,小年。好消息传来:元帅宫修复项目正式立项,首期启动资金很快到位。

那天傍晚,闫守拙抱着儿子来到城隍庙的庭院。承安咿呀学语,小手在空中比划着,像是在打拳。

"看,"林雪笑道,"这孩子将来肯定也是个练武的料。"

闫守拙心中一动,想起父亲给他改名时的教诲。守拙,不仅要守住武学的本真,更要守住传承的初心。

夜幕降临,他在灯下给安在田写信——这是师父去世后他养成的习惯,把重要的事用书信的方式向师父汇报。

"师父:元帅宫修复在即,弟子深感责任重大。定当恪守守拙之本,继往开来,不负师恩..."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925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