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920129" ["articleid"]=> string(7) "6172687"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5章" ["content"]=> string(3774) "

他推着自行车,没有直接回住处,而是绕道去了城隍庙。夕阳为古旧的庙宇飞檐镀上一层金边,偏殿的门锁着,窗棂落满灰尘。他站在那里看了很久,心里那个模糊的念头渐渐清晰——也许,这里可以成为一个新的起点。

回到公园,安在田和赵刚正在槐树下等他。

“都结束了?”安在田问。

“嗯。”闫小柱放下纸箱,“学校那边很顺利,企业也说要长期合作。”

赵刚难得地没有抱臂旁观,而是递过来一个水壶:“喝口水。”

安在田微微颔首:“这个学期,你做得很好。教学相长,教别人的同时,你自己的功夫也扎实了。”他目光扫过那个纸箱,落在闫小柱脸上,“现在,你有什么打算?”

闫小柱深吸一口气,终于把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师父,我想……找个固定的地方,像城隍庙那样的,正正经经地教拳。不仅教学生,也教愿意学的成年人。”

安在田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他慢慢盘着核桃,看向西天的晚霞。

“水满了,自然要溢出来。鸟翅膀硬了,自然要单飞。”他语气平和,“去吧。记住,地方不重要,教什么、怎么教才重要。守住本心,方能长久。”

赵刚忽然开口:“有事,说话。”

简单的三个字,却让闫小柱心头一热。

夜幕降临,闫小柱推着自行车走在回出租屋的路上。这个学期,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代课老师,成为了被学校认可、被企业需要的教练;从只能在公园练拳的弟子,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传承者。

箱子里的小葫芦木雕随着车把轻轻晃动。他想起王浩变得沉稳的眼神,想起企业学员们舒展的眉头,想起董事长说的“实实在在的价值”。

传承的火种,已然在他手中点燃。

下一个舞台,正在前方等待。

第 十 章 完

(第二卷 《校园试牛刀》 终)

第三卷 《城隍庙创业》

八月的阳光炙烤着青石板路,空气里弥漫着香火和岁月混杂的气味。

闫小柱站在城隍庙偏殿的门前,手里攥着刚从文化馆拿到的钥匙。殿门上的朱漆斑驳脱落,铜锁锈迹斑斑。他深吸一口气,将钥匙插进锁孔,用力一拧——"咔哒"一声,锁开了。

推开沉重的木门,尘埃在光柱中飞舞。偏殿不大,约莫三十见方,青砖铺地,梁柱上的彩绘已经褪色,但结构依然完好。角落里堆着些破旧的香案和杂物,空气中带着一股陈年的阴凉。

这是他跑了半个月文化馆、街道办,磨破嘴皮子才以"传统武术传承点"的名义租下来的地方。租金不贵,但对他这个代课老师来说,仍是笔不小的开销。

"先打扫。"他对自己说。

打水,擦窗,扫地。汗水很快浸透了那件洗得发白的运动服。当他搬动一个沉重的破香案时,下意识用了站桩的功夫,腰胯下沉,劲力由脚而发,原本需要两人抬的物件,竟被他一个人稳稳挪到了墙角。

"嘿,小闫,真把这地方盘下来了?"

门口探进个脑袋,是庙门口卖香烛的王大爷。他溜达进来,四下打量着:"这地方空了好几年了,阴气重,你一个人不怕?"

"练武的人,阳气足。"闫小柱笑着递过一瓶水。

王大爷接过水,压低声音:"听说你要教拳?隔壁街舞厅的刘胖子前几天还来打听,说想租这地方开台球室,出价可比你高。"

闫小柱擦汗的手顿了顿:"文化馆说,这里更适合做传统文化。"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924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