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919597" ["articleid"]=> string(7) "6172621" ["chaptername"]=> string(8) "第45章" ["content"]=> string(3668) "

“支点移动,就像您和晋王殿下拔河,谁离绳子中间近,谁就更费力。”

“垫圆棍,是为了让沉重的箱子‘滚’着走,比硬‘拖’着走省力得多,这叫‘滚动之力胜于滑动之力’。”

“水车虽大,但水流不息,绵绵不绝,一刻不停地推着它,积攒起来的力量就非常可观了。这叫做‘积微力成大力’。”

他没有灌输任何公式定理,只是引导着小兕子去观察、去思考现象背后的共通道理。小兕子听得似懂非懂,但大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不时发出“原来是这样呀!”的惊叹。

李治在一旁沉默地听着,忽然开口问道:“陈主簿,依你所说,这‘力’之道,似乎无处不在,无物不包。那么,于治国理政,譬如征收赋税、征发徭役,是否也暗含此理?需知民力有穷,而国用无尽,如何方能如这水推车般,用民力而不伤民本?”

这个问题远超一个孩童的范畴,甚至触及了统治艺术的核心。长孙皇后闻言,也收敛了笑容,目光严肃地看向陈远。

陈远心中一震,对这位未来高宗的认识又深了一层。他谨慎地答道:“晋王殿下所虑极是。民力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善治国者,当知‘蓄力’、‘惜力’、‘用力’之道。轻徭薄赋,使民得以休养生息,是谓‘蓄力’;兴修水利,改良农具,使民事半功倍,是谓‘惜力’;引导民力用于开垦、工造等富国利民之事,而非无度虚耗,是谓‘善用力’。其理,确与这水车运转,异曲同工。”

他巧妙地将力学原理与治国方略联系起来,既回答了问题,又不逾越臣子本分。李治听后,若有所思,不再言语。长孙皇后眼中则闪过一丝激赏。

这次入宫,陈远不仅安抚了一位好奇的小公主,更在无意间,给未来的帝王上了一堂生动的“物理学与治国”启蒙课。这份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价值,或许远超十部《肥田要术》。

奔赴渭南

从宫中出来,陈远不再耽搁,带着张拙和两名精通农事的吏员,骑马直奔渭南而去。他知道,那里不仅有技术应用的失败案例,更有着根深蒂固的保守观念在作祟。

蓝田的成功固然可喜,但渭南的波折,才是真正考验农学司技术推广模式能否行之有效的试金石。他必须亲自去,将这根走歪的钉子,重新扶正。

马蹄嘚嘚,踏起官道上的尘土。陈远望着前方,心中已然在盘算,到了渭南,该如何寻到那位心灰意冷的老农,如何说服那些冷眼旁观的乡民,又如何让那被杂草欺压的麦田,重新焕发生机。

这不仅仅是一场技术指导,更是一场关于信任与观念的战斗。

马蹄踏破渭南县境的宁静,陈远一行人无心观赏沿途初夏的景致,径直来到了传闻中那片出了问题的田地所在的村落。尚未进村,远远便能看到一片长势迥异的麦田——一边是略显稀疏、穗头普通的麦子,另一边,则是一片郁郁葱葱、几乎快要把麦子淹没的杂草丛,那景象,与其说是农田,不如说更像是撂荒的草地,显得格外扎眼。

田间诊断与“仙粉”蒙冤

村里人见有官骑到来,且领头的是一位身着浅绿官袍的年轻人,立刻猜到是农学司的人来了,纷纷围拢过来,脸上神色各异,有好奇,有冷漠,更多的则是毫不掩饰的怀疑与几分看热闹的戏谑。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9244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