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919564" ["articleid"]=> string(7) "6172621"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5章" ["content"]=> string(3620) "
他顿了顿,吩咐道:“交州的数据要详细记录,尤其是不同水肥条件下的表现。长安这边的稻苗,继续观察其耐寒极限。另外,我之前让你准备的,关于利用水力驱动风箱、碾磨的初步构想图,画得如何了?”
张拙一愣:“老师,此时还有心力顾及此事?朝中……”
“正是此时才更需如此。”陈远打断他,目光深远,“若只在农事一项上与人纠缠,格局便小了。将作监丞这个位置,正好让我们有机会,将‘格物’之用,拓展到更多利国利民的实务上去。一项革新会被人攻讦,十项、百项实实在在的成果,便能堵住悠悠众口。”
他拿起一支炭笔,在纸上画出简单的齿轮和水轮结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能以水力替代部分人力、畜力,无论是冶铁、锻铸还是粮食加工,效率都将倍增。这,才是我们接下来要啃的硬骨头。”
张拙看着老师沉静而专注的侧脸,心中的些许慌乱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坚定的信念。他用力点头:“学生明白了!图纸已初步完成,这就去取来请老师过目。”
陈远微微颔首,目光再次投向那几株在暖房中顽强生存的异域稻苗。他知道,前方的路注定不会平坦,但有手中这支炭笔,心中有那份格物求真的信念,他便无所畏惧。暗流涌动,恰恰说明,他们走的路,触碰到了一些东西。而这,正是变革开始的声音。
农学司基地的清晨,通常是在工匠们的敲打声、流民们上工的号子声以及泸水畔那架日益庞大的水轮发出的低沉轰鸣中开始的。但今天,在赵五那间被视为技术圣地的工棚里,气氛却有些凝滞。
一股淡淡的、类似灼烧羽毛的焦糊味弥漫在空气中。赵五和几个学徒围着一个拆解开来的手摇发电机模型,脸色都不太好看。模型的线圈上,几处包裹的丝线已然焦黑,露出了里面发暗的铜线。
“主簿,还是老问题。”赵五的声音带着熬夜后的沙哑和浓浓的挫败感,“摇得快了,力道是足了,可这线……它扛不住,发热太厉害,没几下就这般模样。换了几种浸渍的漆料,效果都不持久。还有这磁石,力道衰减得也比预想快……”
陈远拿起那截烧焦的线圈,指尖能感受到残留的微温。他内心叹了口气。‘就知道没这么简单。法拉第老爷子的棺材板在贞观年间还是钉得死死的。绝缘材料、磁体材料、稳定的输出……哪一样不是现代工业的结晶?想靠手工搓出来,真是想多了。’
他脑海里闪过之前几次失败:亮度忽明忽暗如鬼火般的灯泡(早已放弃),换向器上那让人心惊肉跳的电火花,以及那始终无法有效提升的、微弱得可怜的输出功率。这手摇发电机,除了在最初演示时带来过惊艳,后续的改进几乎都撞在了材料和基础理论的南墙上。
“而且,”一个年轻学徒小声补充,“就算勉强点亮了,那灯丝(指最初尝试的铂金丝,代价高昂)也坚持不了多久,比最好的油灯也亮不了多少,还费劲……”
陈远沉默了片刻,没有责怪任何人。他拍了拍赵五的肩膀:“行了,赵师傅,还有你们几个,都辛苦了。这个问题,我们暂时搁置。”
“搁置?”赵五猛地抬头,眼中满是不甘。这东西倾注了他太多心血。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9244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