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919553" ["articleid"]=> string(7) "6172621"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2章" ["content"]=> string(3755) "

“王少监,”陈远斟酌着开口,声音平静却清晰,“下官愚见,此灯树之设计,于结构力学上似有可商榷之处。尤其这几处悬挑,若全以青铜铸造,不仅沉重异常,安装困难,且节点处易因自重而断裂。再者,所耗铜料颇巨,如今钱监铸钱亦需铜……”

他话未说完,王少监的脸色便沉了下来:“陈丞初来乍到,还是多熟悉监内事务为好。此乃上意,且图样经将作监高手匠师反复推敲,岂容你一个……一个专司农桑之人妄加评议?”他将“专司农桑”几字咬得略重,暗示陈远不务正业,越界指手画脚。

堂内一时寂静。几位老丞眼观鼻,鼻观心,默不作声。李少监则端起茶杯,轻轻吹着浮沫。

陈远并未动怒,反而从袖中取出一张纸,上面是他根据原图快速勾画的简化改进方案。“下官并非否定此物,只是建议稍作改良。若以精铁为骨,外包薄铜,不仅可减重过半,结构更稳固,耐久性亦大增,且能节省至少三成铜料。外观效果,经巧妙处理,与纯铜铸造无异。”他将草图微微向前推了推,“此乃下官管见,或可请监内大匠一同参详,若觉不妥,再按原图制作不迟。”

他态度不卑不亢,提出的方案有理有据,直指成本和技术的核心问题。王少监一时语塞,脸色更加难看。他自然知道陈远的方法更合理,但这等于当众驳了他的面子,否定了原先的设计。

一直沉默的监臣终于开口,声音平稳无波:“陈丞所言,亦是一家之言。此事……容后再议。王少监,可将陈丞建议一并带回,着匠师们再行斟酌。”他轻描淡写地将冲突暂时压下,但看向陈远的目光中,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考量。

这次交锋,迅速在将作监内部传开。有人嘲笑陈远不识时务,上任第一天就敢顶撞上官;也有人暗中佩服他的胆识和那份显而易见的“懂行”。陈远明白,在这等衙门,空有皇帝宠信是不够的,必须展现出实实在在的价值,才能站稳脚跟。

他没有急于争权,而是沉下心来,利用其“丞”的职权,开始系统地查阅将作监历年工程档案、物料账册、匠籍管理制度。他将农学司那套数据分析的方法带了进来,很快便发现了一些积弊:如物料采购中的虚报损耗、工役安排的不合理导致的效率低下、以及某些传统工艺因循守旧,虽有独到之处,却也存在明显的可改进空间。

他选择了一个小的切入点——右校署负责的官署修缮中的木材应用。他发现,对于非承重结构的板材,监内规定必须使用特定规格的厚实木料,造成巨大浪费。他结合自己对材料强度的理解和一些简单的测试数据,起草了一份《官署修缮木料分级选用细则》,建议根据用途不同,采用不同等级、厚度的木料,并给出了具体的强度标准和检验方法。

这份细则条理清晰,数据支撑明确,预计可节省大量木材。他没有直接强行推行,而是先找到了那位持观望态度的李少监,以请教的口吻呈上,并说明此举可为朝廷节省开支,亦是监臣政绩。

李少监仔细阅后,眼中闪过惊异。他虽对陈远的“格物”之法将信将疑,但其中蕴含的效率和节约理念,却切中了他这类实务官员的关切。他沉吟片刻,道:“陈丞此议,颇有新意。然兹事体大,牵涉旧例,不可操切。不若先在右校署下一处小工场试行,若果真有效,再徐徐图之。”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924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