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919529" ["articleid"]=> string(7) "6172621"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1章" ["content"]=> string(3666) "
“有道理!还有这轴,我们试试用硬木外面包一层铜皮,会不会更耐磨?”陈远也沉浸在这种纯粹的、攻克技术难题的快乐中。‘这才是理工男的浪漫啊!比跟那帮官僚扯皮爽多了!’
风波的种子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陈远优化过的独轮车和夯土锤,因为实在太好用,不仅在本工地普及,也无可避免地被前来公干或“串门”的将作监工匠看在了眼里。开始只是个别人私下仿制,后来不知怎的,连将作监内部一些营造工程也开始大量使用这种“陈氏独轮车”。
起初,陈远并没在意,甚至有点小得意,觉得这是技术扩散的好事。但很快,麻烦就找上门了。
这天,将作监的一位资深大匠,姓胡,带着几个徒弟,气势汹汹地来到了农学司工地,指名道姓要找陈远。
“陈主簿!”胡大匠嗓门洪亮,带着工匠特有的直率,但也透着一股兴师问罪的意味,“您这独轮车,造得确实巧妙,省力不少!”
陈远正在和赵五讨论线圈缠绕的疏密问题,闻声出来,拱手笑道:“胡大匠过奖,不过是些小改动,能让兄弟们干活轻松点就好。”
“轻松是轻松了!”胡大匠话锋一转,脸色沉了下来,“可您知不知道,就因为用了您这车,我们将作监原本定好要交付的一批官用旧式独轮车,都被退回来了!库房里堆了几百辆!监丞大人发了大火,说我们尸位素餐,不如一个搞农学的!”
陈远一愣,随即明白了过来。这是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了!将作监内部肯定也有派系和固有的生产链条,他这无意中的技术扩散,等于砸了某些负责生产旧式工具的工匠的饭碗,或者至少是让他们面上无光。
“胡大匠,此言差矣。”陈远收敛了笑容,正色道,“工具改进,本就是为了提升效率,利国利民。旧式车既然不如新车好用,被淘汰亦是必然。此乃进步之势,岂能因噎废食?”
“进步?”胡大匠冷哼一声,“陈主簿,您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们将作监有将作监的规矩,每年造什么,造多少,那都是有名录、有定例的!您这新车是好,可一没经过将作监核定,二无标准制式,就这么流出去,扰乱了官造秩序,这个责任谁来负?我们底下干活的工匠,完不成定额,丢了饭碗,您来养吗?”
他身后的徒弟们也纷纷附和,场面一时有些紧张。农学司这边,张拙、赵五等人也围了过来,面色不善。那些正在干活的流民也停下了手中的活计,担忧地看着这边。
陈远心中暗叹,他知道胡大匠某种程度上代表的是将作监内部保守派的情绪。他之前应付吴郎中是文斗,这次则是直接的、来自技术同行的武斗。
“胡大匠,稍安勿躁。”陈远压下火气,试图讲道理,“新车好用,这是事实。若将作监觉得新车可取而旧车滞销,何不向上官建言,将新车纳入官造名录,制定标准,统一生产?如此,岂不既能提升朝廷工效,又能让工匠们有事可做,有更好的工具可用?农学司愿提供全部图纸和技术,分文不取。”
“说得轻巧!”胡大匠显然不吃这套,“名录是说改就能改的?标准是说定就能定的?那得要多少道手续,费多少工夫?再说了,谁知道你这车用久了会不会出毛病?到时候出了问题,还不是我们打造的人背锅?”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9243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