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919403" ["articleid"]=> string(7) "6172584" ["chaptername"]=> string(8) "第45章" ["content"]=> string(3809) "

父亲的死,绝非战败那么简单。“鹰目”、“萧墙之祸”,这些字眼指向的是比战场更凶险的阴谋之地——京城,朝堂。太子一党与父亲的败亡是否直接相关?那个神秘的“鹰目”组织又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他将信和剑妥善藏于王府最隐秘之处,表面不动声色,依旧处理着王府庶务,与苏清月商讨香露工坊的扩张,仿佛京郊之行只是一次寻常的探亲。然而暗地里,他调动了所有能动用的力量,沿着两条线深挖:一是继续追查“鹰目”与“苍穹之眼”的线索;二是重新审视当年北境之战的所有细节,尤其是父亲信中提到的那位“王副将”及其临终遗言。

北境烽烟,狄人再犯

就在萧然暗中布局之际,边境的局势骤然紧张起来。沉寂了一段时间的狄人,似乎得到了某种补充和激励,再次纠集大军,绕过重兵布防的雁门关,出其不意地猛攻防线相对薄弱的云州!

云州守将猝不及防,连连败退,告急文书如同雪片般飞向京城。朝野震动!

这一次狄人的进攻,显得异常狡猾和精准,仿佛对我方布防了如指掌。一时间,朝堂之上,“狄人细作”、“内部通敌”的议论再次甚嚣尘上。而此前曾被弹劾“养寇自重”的武威侯张骏,因其镇守的雁门关并非主攻方向,反而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官员质疑“为何按兵不动”、“是否与狄人早有默契”。

太子党人趁机再次发难,御史言官纷纷上书,不仅要求严惩云州失职将领,更再次将矛头隐隐指向与北境关系密切的萧然和张骏,暗示他们可能与狄人暗通款曲,才导致狄人能如此精准地找到防线弱点。

朝堂博弈,危机并存

金銮殿上,气氛凝重。

皇帝面色阴沉地看着争论不休的群臣。北境战事不利,内部还纠缠于党争,这让他极为恼火。

“陛下!”太子一党的骨干,新任兵部侍郎出列,慷慨陈词,“云州之败,非战之罪,实乃内奸作祟!狄人何以对我布防如此清晰?必是有人泄露军机!武威侯张骏坐拥重兵,却坐视云州被困,其心叵测!而靖北王世子萧然,与张骏关系匪浅,其父当年亦是在北境……此事,不得不查!”

这番言论,将北境战事失利与朝堂政治斗争赤裸裸地捆绑在一起。

萧然立于勋贵队列中,眼观鼻,鼻观心,仿佛未被波及。他知道,这是太子利用北境危机,再次对他和张骏发起的舆论围攻。

这时,一向保持中立的丞相,却缓缓出列,沉声道:“陛下,老臣以为,当务之急乃是解云州之围,稳定北境防线。至于通敌之说,空口无凭,岂可因揣测而自毁长城?武威侯镇守雁门关多年,功勋卓著,若贸然临阵换将或加以疑心,恐寒了边关将士之心,正中狄人下怀。”

丞相的表态,让太子党人脸色微变。他们没想到,在此等压力下,丞相依然会为张骏和萧然说话。

皇帝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萧然身上:“萧然,你对此有何看法?”

萧然深吸一口气,出列躬身,声音清晰而沉稳:“回陛下,北境战事,臣远在京城,不敢妄言。但臣深知,张侯爷对朝廷之忠,天地可鉴。云州之败,蹊跷之处甚多,当务之急确如丞相所言,应全力支援云州,查明真相。至于通敌之嫌……”他抬起头,目光坦然迎向皇帝和众多审视的目光,“清者自清。臣愿请命,亲赴北境,协助张侯爷调查军机泄露一事,并寻机破敌,以证清白!”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924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