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919380" ["articleid"]=> string(7) "6172584"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0章" ["content"]=> string(3519) "
随后,萧然开始有选择地接触一些在朝中地位中立,但关心民生的官员,如司农寺的主管官员,以及几位以清流自居、不涉党争的御史。他并未直接出示曲辕犁,而是以探讨学问、关心农事为名,与他们交流历代农具的演变和改良心得,潜移默化地铺垫新式犁具的概念。这些交流都在公开或半公开的场合进行,合乎礼法,让太子一党抓不到任何把柄。
另一方面,对于江南的线索,萧然处理得更加隐秘。他让老王头动用在江南的人脉,开始暗中调查信中提及的那几家商行的具体背景、资金往来账目,以及漕运衙门新上任官员的底细。同时,他秘密联系了在京中与靖北王府关系尚可、且对漕运事务有影响力的官员,如一位致仕的老漕运总督的门生,迂回地了解漕运内部的派系斗争和近期异常。
萧然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猎手,布下了两个陷阱,一个在阳光下,关乎国计民生,堂堂正正;一个在阴影里,直指对方的经济命脉,凶险异常。他在等待一个时机,一个能将这两张牌效用最大化的时机。
契机显现
时机很快到来。一个月后,京畿地区春季播种结束,皇帝循例前往京郊皇庄视察春耕,以示重农之意。一众皇子、重臣随行。萧然作为靖北王世子,也在随行之列。
在皇庄的田垄上,皇帝看着农户们使用笨重的直辕犁,费力地驱使着两头耕牛,眉头微蹙,显然想起了萧然那份关于农具的奏章。他随口对身边的司农寺卿道:“我朝立国数十载,农具竟无甚改进乎?”
司农寺卿汗颜,一时不知如何作答。
就在这时,萧然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臣近日于古籍中偶得一前朝犁具改良之思路,与府中工匠稍作探讨,试制了一具新犁,正在臣之田庄试用以观成效。虽不知能否入陛下法眼,然或可为一参考。”
皇帝来了兴趣:“哦?你倒是心思活泛,北境打仗,回京还琢磨农事?新犁在何处?”
“就在臣的田庄,距此不远。”萧然从容回答。
皇帝当即摆驾,前往萧然的田庄。太子等人虽觉意外,但皇帝兴致正浓,也无法阻拦。
在萧然的田庄里,一架造型精巧的曲辕犁被抬了出来。一名农户在萧然示意下,熟练地套上一头牛,开始演示。只见那曲辕犁在田中回转自如,深浅控制精准,远比旁边的直辕犁轻便高效,引得随行官员阵阵惊叹。
皇帝亲自下到田边,仔细观看,甚至上手扶了扶犁把,感受其省力之处。他脸上露出了许久未见的真切笑容:“好!好一个曲辕犁!省力,灵活,深耕!萧然,你果然未曾让朕失望!此物若能量产推广,于我朝农桑,功莫大焉!”
司农寺卿连忙上前,激动地表示要立即组织工匠学习制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这一次,萧然没有依靠唇枪舌剑,没有依靠军功战报,而是凭借一件实实在在、利国利民的发明,再次赢得了皇帝的赞赏和重视。此举不仅巩固了他在皇帝心中的“能干实务”形象,更将他从“边将”、“罪臣之后”的敏感身份,部分转向了“关心国本、精通实务”的能臣轨道,极大地冲淡了太子此前弹劾带来的负面影响。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9240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