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904454" ["articleid"]=> string(7) "6169056"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7章" ["content"]=> string(2592) "麻、布满各种古怪符号和数字的竹简,头皮再次发麻。

秦代的数字他勉强能认,但那些代表不同区段、不同夯土层的符号,还有各种标注,对他而言无异于天书。

他没有争辩,默默搬过那摞沉重的竹简,找了个角落的矮案坐下。

他先花了大半天时间,仔细观察竹简上的记录规律,偷偷模仿旁边其他计吏的书写方式,遇到不认识的符号,就硬着头皮去问程计吏。

程计吏通常只会给他一个冰冷的眼神,或者用极简短的词语打发他,偶尔才会不耐烦地解释一两个符号的含义。

几天下来,赵青进展缓慢,错误频出。

程计吏的冷哼声越来越频繁,同屋的其他计吏也大多对他这个“关系户”投来轻视的目光。

他感觉自己像个误入精密仪器的野蛮人,周围的一切都在排斥他。

直到他接手一批关于石料运输损耗的核算。

竹简上记录着从北山采石场运送特定规格的石料到地宫入口,沿途的损耗数量。

数据杂乱,似乎只是简单记录了每次运输的总量和最终抵达的可用量。

程计吏给他的任务,是算出平均损耗率。

赵青看着那些数字,脑子里忽然冒出一个念头。

他大学挂的是专业课,但公共必修课里,好像有一门《统计学初步》……他当时为了及格,死记硬背过一些概念,比如,平均值容易受极端值影响,有时候看中位数或者众数,更能反映普遍情况?

他鬼使神差地,没有立刻去算平均数。

而是先把所有运输批次的损耗率一个个算出来,然后尝试着将这些损耗率按大小排列。

过程笨拙无比,他用小木棍在沙盘上划拉,反复核对。

排列完成后,他盯着那串数字,发现大多数批次的损耗率都集中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但其中有那么两三批,损耗率高得离谱。

他犹豫再三,还是拿着沙盘和原始竹简,去找程计吏。

“程计吏,小人核算完毕。

平均损耗率约为百分之五。

但……”他顿了顿,指着沙盘上那几处异常高的数据,“小人发现,有三次运输,损耗异常之高,远超其他。

若剔除这三批异常数据,其余批次的平均损耗率,只有百分之三左右。

是否……需要核查一下这三批石料运输途中,是否有特殊变故?

比如遭遇大雨"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8143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