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903852" ["articleid"]=> string(7) "6168979"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2章" ["content"]=> string(2606) "饭吃”的理念,一次次将危机化解于无形。

他建立了一套独特的监察体系,名为“采风使”。

这些人不干涉地方政务,只负责深入乡野市井,倾听最底层百姓的声音,确保“食为天”的政策真正惠及每一个人。

若有官吏胆敢克扣粮种、盘剥百姓,采风使的密报会以最快速度送到陈澈案头,随之而来的便是雷霆般的清算。

这一日,陈澈正在农学院查看新培育出的耐寒稻种,周院正拿着一份文书,脚步匆匆地寻来,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

“会长!

您看这个!”

他将文书递给陈澈。

这是一份来自极北边郡的汇报。

那里土地贫瘠,气候苦寒,往年即便风调雨顺,收成也仅够糊口。

然而今年,在当地屯田使的强力推行下,大规模种植的抗寒土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丰收!

汇报中写道,当地百姓自发在村口立了一块碑,上面没有歌功颂德,只刻着两行朴素的字:“土里刨食,靠天靠地,不如靠‘食为天’。”

“碗里有饭,心里不慌。”

陈澈看着那两行字,久久不语。

他仿佛看到了那些面朝黑土背朝天的农夫,看到了他们捧着满筐土豆时脸上淳朴而满足的笑容。

这比任何华丽的颂词都更让他动容。

“好,好啊。”

他轻轻摩挲着文书,脸上露出了这十年来最释然、最真实的笑容。

恰在此时,一群在农学院学习的半大孩子下课,嬉笑着从田埂边跑过。

他们穿着干净整齐的布衣,脸上红扑扑的,洋溢着无忧无虑的朝气。

一个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手里的书袋掉在地上,滚出几个还带着泥土芬芳的土豆。

旁边的孩子七手八脚地把他扶起来,捡起土豆,嘻嘻哈哈地继续向前跑去。

陈澈默默地看着这一幕。

十年前,同样年纪的孩子,可能在荒野中奄奄一息,可能为了一口发霉的饼子而互相撕咬,可能被父母含着泪易子而食。

而现在,他们可以为了几个土豆而欢笑打闹,可以安心地坐在学堂里读书识字。

这,不就是他最初想要看到的吗?

周院正看着陈澈出神的样子,轻声问道:“会长,各地乡绅联名上书,言说天下承平已久,百姓感念恩德,请为您上尊号,定国本,以安万民之心……”陈澈回过神来,摆了摆手"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8122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