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902152"
["articleid"]=>
string(7) "6168795"
["chaptername"]=>
string(7) "第8章"
["content"]=>
string(2470) "医疗资源匮乏地区的担忧,还有对 “让每个生命都能被好好对待” 的执着。
她忽然懂了,陆则衍的暗恋或许源于这份理想的吸引,但她对晏宁的情感,早已跳出了与陆则衍相关的纠葛 ,那是纯粹的敬佩与爱慕,是被一个伟大灵魂点燃的、属于她自己的向往。
她从来都不是谁的附属,更不是因他人的执念才行动,她本身就擅长用文字传递力量,学生时代就靠一篇篇公益报道打动过许多人,只是晏宁的故事,让这份能力找到了更有意义的落点。
她重新整理好那些信纸和照片,把晏宁的日记、陈医生的讲述,还有自己走访晏宁曾停留过的地方所记录的见闻,梳理成文字,写成了《光在哪里》。
书里没有陆则衍的暗恋心事,只有晏宁为理想奔波的身影,和那些在苦难中依然渴望光明的生命故事。
扉页上,她画了一件小小的白大褂,旁边写着:“无关情爱,只为理想;以笔为炬,亦能追光。”
某个清晨,她在医疗箱最底层发现了那封没寄出去的信,扫过陆则衍的字迹后,轻轻将信放回原处, 那是他的心事,而她,要用自己的方式,续写晏宁未完成的篇章。
6 理想归来一年后,《追光者》加印到第五版,扉页新增了一行小字:“本书所有版税,均用于支持无国界医疗事业。”
苏清媛带着刚出版的书籍,来到非洲某难民营的临时学校。
她坐在孩子们中间,用当地语言和翻译交替着,读起晏宁在日记里写的故事:“每个孩子的眼睛里,都藏着未来的太阳……”孩子们睁着明亮的眼睛,听得入神,偶尔有人举手提问:“晏宁姐姐还会回来吗?”
苏清媛笑着摇头,却指向身边的医疗队员:“她没回来,但她的理想回来了,就像这些叔叔阿姨,还有我们,都在替她守护你们的健康。”
<夕阳西下时,孩子们围着她唱当地的歌谣,手里捧着她签名的《光在哪里》。
苏清媛望着远处医疗点忙碌的身影,又低头看看书封上的白大褂图案。
忽然觉得,自己从未像此刻这样清晰地感受到 “价值” 的意义,不是作为陆则衍的妻子,而是作为苏清媛,用自己最擅长的文字,让更多人看见晏宁"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8058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