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899103"
["articleid"]=>
string(7) "6168274"
["chaptername"]=>
string(7) "第2章"
["content"]=>
string(2534) "终于不是我老板口中的“花哨设计”能派上用场的时候了。
我熬了两个通宵,走访了三位使用类似设备的老年人,观察他们如何与智能设备互动。
我发现大多数老年应用界面虽然字体放大,但交互逻辑依然复杂,色彩对比度过强反而造成视觉疲劳,更重要的是,它们都冷冰冰的,缺乏人情味。
基于这些洞察,我设计了一套以暖橙色为主色调的界面,加入了极其温和的过渡动画,每个操作步骤都有亲切的语音引导,甚至在主页面设计了一个会根据老人健康状况改变表情的卡通助手。
“这是什么东西?”
陈启明看着我的方案,眉头紧锁,“我们要做的是专业医疗设备界面,不是儿童游戏。”
“陈总,我调研过,老年人更需要情感联结,这个卡通形象可以...”“去掉。”
他打断我,“按照标准医疗UI规范重做,字体放大,按钮加大,就这样。”
会议结束后,我坐在工位上,盯着屏幕上前后修改了十几版的方案,心里五味杂陈。
下班时间到了,同事们陆续离开,办公室渐渐安静下来。
一种莫名的冲动驱使着我——我重新打开设计文件,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完善那套被否决的方案。
深夜十一点,公司只剩下我和陈启明办公室的灯光还亮着。
鬼使神差地,我抱着笔记本电脑,敲响了他办公室的门。
“陈总,能再给我五分钟吗?
我想完整地向您解释我的设计理念。”
他看起来疲惫而惊讶,但还是点了点头。
我没有直接讲设计,而是先播放了一段走访时录制的视频:一位七十多岁的独居老人王奶奶,戴着老花镜,手指颤抖地在平板电脑上寻找血压数据录入按钮,试了多次都点错了位置,最终沮丧地放弃。
“现有的方案解决了‘看得见’的问题,但没有解决‘愿意用’的问题。”
我深吸一口气,打开我的设计方案,“我的每一个设计决策背后都有用户行为支撑:暖色调能缓解老年人的科技焦虑感,温和动画给他们足够的反应时间,语音引导弥补视力与操作精度的不足,而这个小卡通形象——”我点开那个会微笑、会眨眼的小老头形象:“它不只是装饰,它是老人们在这个冰冷屏幕前唯一会呼吸的伙"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794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