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899101"
["articleid"]=>
string(7) "6168274"
["chaptername"]=>
string(7) "第1章"
["content"]=>
string(2576) "我叫林晓,今年二十八岁,此刻正坐在自己公司的会议室里,窗外是深圳后海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
我的合伙人,也是我曾经的老板陈启明,正与团队热烈讨论着下个季度的产品策略。
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他略有银丝的发梢上,我突然想起四年前那个同样阳光明媚的下午,我抱着纸箱从他公司狼狈离开的场景。
人生如戏,这话不假。
一四年前,我二十四岁,是启明科技最年轻的UI设计师。
陈启明那时是我的老板,一个四十出头、西装永远笔挺、说话像发射子弹一样精准高效的男人。
“林晓,这个配色方案还不够专业。”
他站在我身后,手指轻点我的屏幕,“我们要的是让用户感到可靠,不是让他们以为在逛游乐园。”
我咬着嘴唇点头,心里却在咆哮:这已经是我改的第七版了!
那时的陈启明是典型的精英创业者——清华本科,斯坦福硕士,回国后创立这家专注于企业服务软件的科技公司。
他理性、冷静、数据驱动,公司里私下我们都叫他“人形AI”。
他能一眼看出报表里0.1%的偏差,却记不住秘书跟了他三年后上个月刚结婚。
而我,只是个普通二本毕业,靠着一点小聪明和大量加班才挤进这家明星创业公司的菜鸟。
我痴迷于设计中那些微妙的情感触动,相信好的设计应该讲故事、有温度。
这种理念在陈启明那里,通常只能换来一句:“用户体验的核心是效率和易用性,别把时间浪费在不产生直接价值的花哨上。”
我们之间的分歧几乎从第一天就存在。
我为提交按钮设计了一个微妙的点击动画,他问这能提升多少转化率;我提议在枯燥的数据页面加入可视化图表,他反问加载时间会增加多少毫秒。
“陈总,有时候情感价值是无法量化的。”
有次讨论会上,我鼓起勇气反驳。
他扶了扶金丝眼镜:“在林晓的世界里也许无法量化,在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可以。”
就是这样两个人,谁都想不到日后会成为并肩作战的合伙人。
二命运的转折点发生在一个周三的下午。
公司接到一个重要客户的紧急需求——为一款新型老年健康监测设备设计操作界面。
项目交给了我们团队。
我兴奋不已,这"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794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