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897082"
["articleid"]=>
string(7) "6168040"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4章"
["content"]=>
string(2680) "开了那份计划书。
计划书做得有些粗糙,很多地方还很稚嫩,但字里行间,充满了苏晴的思考和热情。
她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那25个案例的经验,都融入了进去。
从如何识别PUA,到如何处理亲密关系中的信任问题,再到女性如何在感情中保持独立人格……内容详实,观点犀利,直指核心。
这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项目。
只是,还缺少一个专业的操盘手,去把它真正落地,实现商业化。
而我,恰好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我在互联网公司多年,做的就是产品和运营。
如何打造一个爆款产品,如何获取流量,如何实现商业变现,这些都是我的专业。
一个绝妙的念头,在我脑海中形成。
我没有直接在计划书上修改,而是重新做了一份更详尽、更专业的版本。
在苏晴的框架上,我补充了市场分析、产品模型、运营策略和融资计划。
我将这个工作室,定位为一个集内容、社群、咨询、教育于一体的,专为现代女性服务的成长平台。
做完这一切,我给林晓晓回了消息。
“你跟她说,这份计划书非常好。
但是,光有好的内容还不够,它需要一个CEO。”
“CEO?
谁啊?”
林晓晓问。
我深吸一口气,敲下了一行字。
“我想申请这个职位。
告诉她,我不要薪水,我可以用我全部的专业能力和人脉资源,来为她打工。
我只有一个要求——”“让我,成为她的合伙人。”
第十二章 试用期合伙人林晓晓把我的“求职申请”转达给苏晴后,足足有三天,我没有收到任何回音。
这三天,我过得比等法院判决还要煎熬。
我不知道苏晴会怎么想。
她会不会觉得我别有用心,想用这种方式来重新捆绑她?
她会不会觉得我是在侮辱她的事业,认为离了我就不行?
我甚至做好了被她直接拉黑的准备。
然而,第三天晚上,我收到了苏晴的微信。
是她本人发的。
这也是风波之后,她第一次主动联系我。
内容很简单,只有一个地址和时间。
“明天下午三点,星巴克,我们谈谈。”
我盯着那行字,反复看了十几遍,才敢相信这不是我的幻觉。
她愿意见我了。
她愿意,和我谈谈。
第二天,我提前一个小时就到了那家星巴克。
我穿上"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7867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