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890823" ["articleid"]=> string(7) "6166293"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1章" ["content"]=> string(2512) "人能够幸免。”

这句话,像幽灵一样在陈暮脑海里盘旋。

他闭上眼,试图将这些碎片拼凑起来。

十年,五个(或许更多)看似无关的人,一个研究沉默的教授,一个废弃的工厂,一枚带血的工会徽章……“齿轮15”……“07”……这两个数字不断在他脑中跳跃。

是编号?

是日期?

还是某种代码?

他猛地睁开眼,抓过内部电话:“帮我接档案室!

查一下,十年前,也就是2013年到2014年间,本市老工业区,特别是原第一农机厂区域,所有上报的意外伤亡事故记录,包括但不仅限于工伤、交通事故、以及……任何涉及多人但处理结果模糊的纠纷或事件!”

等待回音的时间里,陈暮感到一种熟悉的、沉甸甸的压力,仿佛又回到了十年前那个让他至今无法释怀的午后。

那次失败的救援,那个人质在他眼前……不,他用力甩头,将那段记忆强行压下。

现在不是时候。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窗外的天色渐渐暗淡。

就在陈暮的耐心即将耗尽时,他的手机屏幕亮了,是林筱发来的信息,内容简短却让人心惊:“查到了。

农机厂改制前是市第一农机厂,工会徽章齿轮图案是厂徽,数字代表车间。

‘15车间’主要生产零配件。

另外,2013年11月,厂区扩建工地曾发生小范围塌方,官方报道无人伤亡,但当年一份地方小报的‘读者来信’版块,有一封匿名信,质疑塌方真相,提及‘掩盖’和‘沉默’,署名……‘一个良心不安的旁观者’。

报纸我找到了,附图。”

下面附着一张翻拍的老报纸照片,像素不高,但能清晰看到那封简短的信件内容,措辞激烈,充满了无力感和愤怒。

而旁边的配图,是塌方现场的一张黑白照片,救援人员正在忙碌,背景里,一辆挖掘机的机械臂上,隐约可见一个模糊的logo——一个齿轮,旁边似乎有个数字,放大后极其模糊,但轮廓,很像“07”!

陈暮的呼吸骤然屏住。

2013年11月,塌方,匿名信,旁观者……时间点与名单上王海的死亡时间(师大附中,2013)高度吻合!

王海,是不是就是那个写了匿名信的“旁观者”?

他的死,真的是意外"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768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