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888088" ["articleid"]=> string(7) "6165955"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5章" ["content"]=> string(2496) "善意,同时不动声色地继续巩固她的人设。

她会在加班后的深夜,“无意间”在朋友圈发一张空无一人的办公室照片,配文:“终于忙完了,鼓起勇气叫车回家。”

下面立刻会有同事接力般的留言:“到家在群里报个平安!”

“注意安全,锁好门!”

她甚至开始有意识地制造并收集“间接证据”。

有一次,她“敏感地”发现自己公寓楼下停着一辆与沈析车型相似的黑色轿车(实则只是同品牌不同型号),她没有选择立刻报警,而是第一时间拍下照片,发给了关系最紧密的闺蜜和那位李姐,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惊慌:“是不是我太神经质了?

你们看这辆车……总觉得有点眼熟……”闺蜜和李姐的回复瞬间涌来,充满了安抚与高度警惕:“别怕!

我们先记下车牌号!”

“你现在立刻锁好门,别出声,我马上给你打电话!”

这一切互动、每一次“情绪流露”、每一条关怀信息,林宛都冷静地、分门别类地记录在另一个独立的加密文件夹里,命名为 **“环境反馈与证据库”** 。

里面包括:* 与同事、朋友提及被骚扰担忧的关键聊天记录截图。

* 她发布的、所有暗示不安与脆弱情绪的社交媒体动态及下面的关怀留言截图。

* 她“怀疑”被跟踪时拍摄的各类照片、视频(尽管事后大多证实为误会或巧合)。

* 一份详尽的时间日志,记录了她每一次“非正常”情绪反应或“寻求安慰”行为的具体时间、对象、情境及后续反馈。

她在编织一张巨大、无形却坚韧的**社会共识之网**。

这张网由旁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共同担忧与潜在的证词构成。

一旦需要,这张网可以在瞬间收拢,将她严丝合缝地保护起来,并将任何外来的质疑与攻击原封不动地反弹回去。

她深知沈析擅长欺骗与伪装,那么,她就要比他更“真实”、更“透明”、更“无可指摘”。

他要扭曲现实,她就用无数双眼睛和耳朵,共同锚定一个“她被长期骚扰、精神饱受折磨”的、坚不可摧的共识现实。

这天深夜,她再次更新了狩猎SX数据库的战略层级:> **战略阶段:防御性形象构建与社会共识锚定*"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7626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