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887047" ["articleid"]=> string(7) "6165819" ["chaptername"]=> string(7) "第2章" ["content"]=> string(2344) "的、跨越千年的真实纹理,才能让纷乱的心渐渐沉静。
 我的指尖抚过《兰亭录》残破的边缘,霉斑与虫蛀的痕迹像是岁月无声的叹息。 修复室的窗户紧闭,将外界的一切喧嚣隔绝。 只有镊子与纸张接触的细微声响,以及药水清淡的气味,陪伴着这漫漫长日。 门外隐约传来助理林墨压低的声音:“......沈老师近期不便见客,所有商业合作暂不接洽,抱歉。” 自那晚之后,我便闭门谢客。 古籍馆成了孤岛,我则是岛上唯一的匠人,试图用微薄之力,弥合时光留下的裂痕。 苏清圆的名字,连同她那档名为《墨韵流声》的节目,却像无法隔绝的空气,无孔不入。 手机屏幕亮起,推送着娱乐新闻——“顶流加盟!苏清圆导演新综艺《墨韵流声》未播先火,创新改编引爆期待!” 配图是她站在聚光灯下,自信飞扬。 她在采访中侃侃而谈:“我们致力于用更年轻、更时尚的方式激活传统文化,让古籍里的故事‘活’起来,与当下年轻人产生共鸣。” 字字句句,不见丝毫提及那些我曾为她整理的敦煌资料,那些深夜的探讨,以及那些她曾表现出兴趣的、真正深沉的文脉。 她高举起“创新”的旗帜,将“改编”奉为圭臬。 林墨送茶进来,轻声说:“周老刚来过电话,说您这样挺好,‘为文化续命’,急不得。他还说,好东西,值得等。” 我点点头,目光未曾离开案头的残卷。 是的,好东西值得等,真正的理解和尊重,更需要时间来沉淀。 就在节目开播前几日,一位不速之客找到了苏清圆。 是我的师妹,也是古籍保护中心的研究员,程薇。 她将一叠打印件放在苏清圆面前,是不少资深古籍爱好者与几位学者的联名抗议信。 “苏导,《兰亭录》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不是言情小说的脚本。你们这种‘霸总式’的篡改,是对历史的扭曲,会误导大量不了解原著的观众。” 程薇语气严肃,“现在停止还来得及,否则引发的争议可能会反噬节目本身。” 据说,苏清圆只是随意翻看了几眼,便不以为然地推到一边。 “程研究员,你们学界总是这么保守。没有"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761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