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856168"
["articleid"]=>
string(7) "6159180"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4章"
["content"]=>
string(2528) "退烧药”,又标注了“保质期至2025.12”——她特意把所有物资的保质期都标在外面,方便后续整理时排查,避免用到过期的东西。
客厅里,爸爸正帮着整理“工具类”物资。
手动水泵用泡沫纸裹了三层,两端的接口处还套了塑料保护套;发电机的机油瓶被装进一个专用的铁盒里,防止倾倒漏液;汽油桶则单独放在阳台角落,林晚特意叮嘱过“不能和食品、药品放一起,避免汽油味渗透”。
“爸,发电机的说明书和保修卡我放你那个棕色文件袋里了,还有启动视频的U盘,也一起放进去,万一我不在家,你照着说明书也能操作。”
林晚走过去,把一叠文件递给爸爸。
爸爸接过,仔细放进文件袋:“放心,我都收好了,到时候陈屿来帮忙安装,我再跟他多学几遍,保证不会出问题。”
正说着,门铃响了——是陈屿来了。
他穿着一件深色工装外套,手里提着一个工具箱:“叔,阿姨,林晚,我来帮忙打包,顺便把绳子和气泡膜带来了,怕你们不够用。”
“快进来坐,喝口水。”
妈妈赶紧去倒茶。
陈屿摆摆手,直接蹲在地上看林晚的打包示意图:“你这分层逻辑挺专业啊,应急层放后备箱,基础层放货车中层,备用层放底层,这样卸货的时候也不用翻来翻去。”
“主要是怕路上出意外,”林晚解释道,“上次我查应急指南,说搬家时最忌讳‘物资混放’,真遇到突发情况,找个水都要翻半天。
你看这个‘应急层’,我还放了两箱瓶装水和十块压缩饼干,就算堵在路上一天,咱们也有吃的喝的。”
陈屿点点头,指着角落里的大米箱:“那这些真空大米和面粉,放哪个层?”
“放‘基础层’,”林晚说,“货车中层我铺了防潮垫,大米箱下面还会垫木板,避免直接接触车厢底板返潮。
对了,我还买了防虫剂,每箱大米里放一小包,不是那种有毒的,是天然艾草做的,既能防虫,又不影响大米质量。”
接下来的三个小时,四个人分工明确:林晚负责分类和标注,陈屿负责打包易碎品,爸爸负责搬运重物,妈妈负责整理衣物和杂物。
最费功夫的是医疗物资的打包。
林晚把电子血压计、听诊器"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6369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