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804047" ["articleid"]=> string(7) "6149947"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7章" ["content"]=> string(3809) "

当那巨大的桂榜终于被衙役张贴出来时,人群瞬间沸腾!

无数目光从上至下急切地搜索着名字。

很快,一声无比激动、甚至破了音的呐喊从侯府小厮口中迸发,他拼命挤出人群,朝着侯府方向狂奔而去,边跑边用尽全身力气嘶喊:

“中了!中了!五公子中了!亚元!五公子中了乡试第二名!”

随后,报喜的官差骑着快马,敲着铜锣,精准地飞驰至忠勇侯府大门前,嘹亮的声音响彻整条街道:

“报——恭喜忠勇侯府江琰江老爷高中开封府乡试第二名亚元!恭贺江老爷高中亚元!”

整个侯府瞬间被巨大的喜悦淹没!

周氏喜极而泣,江尚绪抚掌大笑,连声道“重赏”。

江琰听到那响彻云霄的报喜声,一直平静的心潮终于澎湃起来。

亚元!这个成绩,足以证明一切!

而在那桂榜的最顶端,解元的位置,赫然写着一个名字:张允之。

江琰记住了这个名字。这是一个凭借扎实稳重赢过他的对手,值得关注。

荣耀加身,门前车马喧闹,道贺者络绎不绝。

可没想到,江琰却因为这个亚元的名次,竟引得京城谣言四起,国子监学子联名上奏,请求陛下彻查江琰本次科考。

江琰也因此,第一次踏入群臣上朝的太极殿。

尽管前几名考卷已然公示,那首《明月几时有》更是传遍京城内外。

但“忠勇侯府纨绔子江琰高中亚元”的消息,依旧像一根刺,扎在许多落榜学子及其背后势力心中。

加之有人暗中推波助澜,流言愈演愈烈,直指其父礼部尚书江尚绪与主考官礼部侍郎李文渊勾结泄题。

甚至有人翻出李文渊早年曾因政见与江尚绪有过争执的旧事,反诬二人正是借此掩人耳目,实则暗通款曲。

国子监内,一群激愤的学子在有心人的鼓动下,竟联名上书,恳请陛下彻查科举不公之事。这无疑将舆论推向了高潮。

终于,一日早朝。

一名御史出列,手持奏本,朗声道:

“陛下,臣有本奏!今科乡试亚元忠勇侯府江琰,以往行止不端,学问粗疏,人尽皆知。然此次竟高中第二名,京城物议沸腾,皆言其中有弊!为保科举清明,朝廷声誉,恳请陛下下旨,严查此次乡试是否有泄题、舞弊之情!”

此言一出,满朝寂静,旋即引起一阵低语。

江尚绪面色铁青,立刻出列驳斥:

“陛下明鉴!臣与李侍郎虽同部为官,然公务往来皆秉公无私,绝无勾结泄题之事!犬子江琰以往确有不肖,然近来幡然醒悟,闭门苦读,其试卷已然公示,才学如何,有目共睹!此乃无端猜疑,构陷大臣,污蔑科举,其心可诛!”

礼部侍郎李文渊也立刻出列,愤然道:

“陛下!臣蒙圣恩,主考开封府乡试,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所有流程皆严格遵循规制,糊名、誊录、阅卷、定榜,无一处可做手脚!江琰之答卷,经诸位考官共同评议,方定为亚元,其策论、诗赋皆属上乘,何来舞弊之说?此等污蔑,臣万死不能受!”

他真的是气死了。

江尚绪虽是他上峰,但两人经常政见不合。

要是早知道那篇策论是江琰所做,自己不暗中搞点事情就让江家谢天谢地去吧,如今却被人诬陷与他暗通款曲。

其他负责本次开封府乡试的官员也纷纷出列,甚至有人拿项上人头担保,此次考试完全公正公开,江琰取得如此成绩实乃个人才华出众,绝无泄题可能。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4930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