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794578"
["articleid"]=>
string(7) "6148442"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3章"
["content"]=>
string(2149) "到三年前,李明赌输了钱,拿着刀要砍自己的母亲,石玮才用“伪造合同”的方式,逼李明写下保证书——可李明最后还是跳楼了,因为他发现自己欠的赌债,比石玮说的多了十倍。
“我以为我是柳叶刀,能精准剖开病灶,却忘了,有些伤口,早就烂到了骨头里。”
日记的最后一页,写着苏晓棠的名字,后面跟着一行小字:“她父亲的钢笔,该还了。”
陈砚拿着日记,去了苏晓棠的公司。
她现在已经是部门主管,办公桌上放着那支钢笔,旁边是张照片——她和母亲在珠江边的合影,背景里有个喂猫的男人,隐约能看见深棕发色。
“他联系过你吗?”
陈砚问。
苏晓棠笑着摇头,拿起钢笔:“不用联系,我知道他在。
上次我加班到半夜,楼下的便利店老板说,有个穿工装夹克的男人,帮我付了三个月的咖啡钱。”
陈砚走出写字楼时,雪还在下。
他看见街角的便利店里,有个男人正帮店员喂猫,指尖无意识地转着无名指。
男人抬头时,和他对视了一眼,然后笑着拿起咖啡,走进了雪幕里。
日记本还在陈砚手里,最后一页的空白处,似乎还能看见淡淡的字迹痕迹——像是在写“实验未完成”,又像是在写“下次见”。
珠江的水在雪下静静流淌,陈砚突然明白,石玮的“完美犯罪”,从来不是逃避法律,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一场关于人性的、未结束的救赎。
作者注:本章通过“跨国快递”“日记细节”补充石玮的行为动机,将“心理操控”彻底定义为“救赎式干预”,呼应开篇“柳叶刀与长矛”的双重设定——长矛指向黑暗,柳叶刀守护微光。
同时,“布哈拉地址”“未完成的实验”等线索,为剧本杀角色背景(石玮的布哈拉血统故事)、游戏续作(寻找石玮的布哈拉之旅)预留接口,保持故事的延伸性。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4638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