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786891" ["articleid"]=> string(7) "6147360" ["chaptername"]=> string(7) "第5章" ["content"]=> string(2436) "振被称为“地球的心跳频率”,它是地球表面与电离层之间,由闪电等自然现象产生的电磁共振频率,而人体在深度冥想时,脑电波与舒曼共振同频,意味着人体的能量场与地球的能量场(宇宙能量场的一部分)形成了“共振耦合”——此时,人体能更高效地从宇宙中吸收能量,同时也能更顺畅地向宇宙释放负面能量,因此人会感到身心放松、精力充沛,这正是“天人合一”理念在能量层面的科学诠释。

3 能量的共振:人体与宇宙的“同频相吸”如果说能量交换是人体与宇宙能量的“基础互动”,那么能量共振就是两者关系的“核心纽带”。

在物理学中,共振是指“一个物体在外界驱动力的作用下,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时,物体的振动幅度达到最大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同频相吸”:频率相同的两个物体,会相互吸引、相互影响,产生更强烈的振动。

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物理世界(如音叉共振、桥梁共振),更存在于人体能量与宇宙能量的互动中:当人体能量的频率与宇宙中某种能量的频率趋于一致时,两者就会产生共振,进而实现能量的高效传递与转化,这种共振,也是人体感知宇宙、顺应宇宙规律的关键。

人体的“生物钟”,就是能量共振最典型的体现。

生物钟又称“昼夜节律”,它是人体根据地球自转(昼夜交替)形成的一种周期性生理变化,比如白天清醒、夜晚睡眠,白天体温偏高、夜晚体温偏低,白天新陈代谢旺盛、夜晚新陈代谢减缓——这些变化的本质,是人体能量频率与地球昼夜能量频率的“同步共振”。

地球自转一周为24小时,形成了“白天(接收太阳能量)-夜晚(释放多余能量)”的能量周期,而人体通过长期的进化,将自身的能量周期(如睡眠-觉醒周期、代谢周期)调整到与地球能量周期一致,从而实现能量的高效利用:白天,人体的能量频率升高,与太阳的光能、热能频率共振,更易吸收外界能量,维持白天的活动需求;夜晚,人体的能量频率降低,与地球夜晚的低频能量场共振,进入修复状态,将白天吸收的能量转化为身体"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4376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