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785568" ["articleid"]=> string(7) "6146954"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5章" ["content"]=> string(2584) "的是,接下来几天,另外两颗种子也相继发芽。

三株幼苗呈三角形排列,仿佛重现了当年寒山、拾得二位高僧论道的场景。

消息传开,整个寺院都轰动了。

僧人们轮流前来观看,香客们也慕名而来。

住持亲自为幼苗诵经祈福,称它们是“古德智慧的现世化身”。

新的名片随着幼苗一天天长大,陈序和林小雨开始思考如何让这份千年新绿发挥更大的价值。

他们策划了“与古树同行”活动,邀请游客认养银杏幼苗的“兄弟姐妹”——从母树上采集种子培育的新苗。

每株认养的树苗都配有专属的二维码,扫描即可了解寒山寺的历史和佛法知识。

更妙的是,林小雨想出了“时光胶囊”的主意:认养者可以写下心愿或感悟,封存在特制的胶囊中,待树木成材时开启。

这个创意立刻受到了年轻人的欢迎。

“这不仅仅是一棵树,”一位认养者在采访中说,“这是一种连接,连接着过去和未来。”

最让人感动的是,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认养树苗。

“我们希望孩子能和树一起成长,”一位母亲说,“在快餐文化的时代,让他们懂得什么是‘慢’的智慧。”

深远的回响三株千年银杏幼苗的成功培育,产生了远超预期的连锁反应:植物科研机构前来合作,研究古树种子的保存与萌发;文化部门将寒山寺列为“活态文化传承基地”;甚至连国际植物保护组织都发来贺信,称赞这是“文化保育与生态保护的完美结合”。

但最重要的影响,是它重新点燃了人们对传统文化传承的信心。

一个周日的下午,陈序和林小雨站在苗圃前,看着在春风中轻轻摇曳的三株幼苗。

虽然还很小,但已经能看出银杏特有的扇形叶片轮廓。

“想想看,”林小雨轻声说,“等它们长成参天大树时,我们都不在了。

但那时一定还有人在这里,讲述着寒山拾得的故事,就像我们现在一样。”

陈序握住她的手:“就像住持说的,重要的不是我们个人,而是传承本身。”

夕阳西下,钟声响起。

三株幼苗在金色的余晖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回应这千年的呼唤。

而在不远处的展示室里,已经有游客在扫描认养树苗的二维码,新的轮回已经开始。

这抹跨越千"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433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