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785566" ["articleid"]=> string(7) "6146954"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3章" ["content"]=> string(2664) "机施教”。

“这就是你们在做的事。”

住持微笑,“千年前,寒山拾得用当时人能懂的方式说法。

千年后,你们用这个时代的方式弘法。

形式在变,初心不改。”

离开方丈室时,林小雨突然拉住陈序:“我有个想法。”

“什么?”

“我们找到的那些千年银杏果,可以试着培育。

如果发芽了,就是新的开始。”

陈序看着她闪闪发亮的眼睛,笑了。

就像千年前那两位高僧一样,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续写着寒山寺的故事。

而寺院的钟声,依旧每天准时响起,见证着古老智慧在新时代的回响。

第十五章:千年新绿绝望的开始那几颗从石函中取出的千年银杏果,安静地躺在丝绒衬布上,像几粒小小的、炭化的石子。

林小雨小心翼翼地用软毛刷清理着表面的泥土,陈序则在旁边架起相机记录——这是他们《古德新说》企划的衍生项目:尝试培育这些跨越千年的种子。

“你说,它们真的还能发芽吗?”

林小雨的声音轻得像怕惊扰了这些沉睡的古老生命。

陈序调整着焦距:“文献上说,银杏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可以保存生命力上千年。

但这些……”他顿了顿,“毕竟在石函里埋了太久。”

第一次培育尝试,他们选择了最先进的恒温恒湿培育箱。

按照植物学专家的建议,配置了精确的营养液,模拟春秋两季的温度变化。

两人每天轮流值守,记录数据,像照顾新生儿般精心。

一个月过去,培育箱里毫无动静。

“可能是休眠太深。”

陈序查阅了大量资料后说,“需要打破休眠。”

他们尝试了低温层积处理,将种子混入湿沙,放入冷藏室。

又一个月,依然没有任何萌发的迹象。

林小雨不放弃,又试了古籍中记载的“古法”:用柳枝水浸泡,埋在香炉灰中,甚至按照某个偏方,在月圆之夜将种子置于大殿佛像前诵经。

全部失败。

转机在偶然间就在他们几乎要放弃时,一个意外的发现带来了转机。

那是个暴雨夜,寺院的排水系统出了点问题,藏经阁旁的培育棚进了水。

等陈序发现时,那几颗原本被妥善保管在特制容器中的银杏果,已经泡在了浑浊的雨水里。

“完了!”

林小雨几乎哭出来,“这下全完了!”

两人手"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4331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