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785348"
["articleid"]=>
string(7) "6146895"
["chaptername"]=>
string(7) "第6章"
["content"]=>
string(2584) "的钱比你多多了。
还说……当初要不是你拦着,他还能接更大的项目呢。”
我握着电话,一时无言。
原来在他们心里,我当初的介绍,竟成了一种“阻拦”?
真正让我心头警铃大作的,是来自行业内部的一些零星风声。
三月初,我与一个和李总公司有业务往来的朋友吃饭。
闲聊间,朋友提到:“哎,你们家那个亲戚,跟你姓李的那个客户合作的项目,进行得怎么样了?”
我说:“听说挺顺利的,款项都结清了。”
朋友挑了挑眉,压低了声音:“结清是结清了,但我听说,那边审计部门最近动静不小啊。
上面新下了文件,对这类项目的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查得特别严,好几个项目都被盯上了。
李总那边压力山大,内部正在自查呢。”
他抿了口酒,“你提醒一下你那亲戚,这种风口上,账目和质量可千万不能出纰漏,不然……”我心里“咯噔”一下。
回到家,我立刻给小浩发了微信,措辞尽量委婉:“小浩,最近听说你们那类项目审计比较严格,各方面流程和材料一定要做到百分百合规,小心无大错。”
消息发出去,如同石沉大海。
直到晚上,他才慢悠悠地回复了一条语音,背景音是嘈杂的音乐声,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酒意和不耐烦:“知道了哥,你就放心吧!
项目早就验收完了,钱都到手了,能有什么问题?
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做事不能太死板,要懂得变通嘛!”
那种满不在乎、甚至嫌我多管闲事的语气,让我把接下来想说的具体提醒都咽了回去。
我忽然意识到,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厚厚的、名为“成功”的壁垒。
他正沉醉于自己编织的幻影里,听不进任何不同的声音,尤其是来自我这个“过于保守”、“已经不如他”的堂哥的声音。
几天后,我和一位相交多年、洞察世情的朋友老周喝茶,说起了这烦心事。
我苦笑着提起那推掉的十万块,提起小浩如今的变化和叔叔一家的疏远。
老周慢悠悠地斟着茶,雾气氤氲中,他抬起眼皮看了我一眼,淡淡地说:“你那十万块,推掉的不是钱,是一份责任,一口未来可能背上的黑锅。”
他顿了顿,继续道:“他们在成功的时候,急不可耐地用这十"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4324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