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785347"
["articleid"]=>
string(7) "6146895"
["chaptername"]=>
string(7) "第5章"
["content"]=>
string(2552) ":“赛道”、“赋能”、“底层逻辑”、“破局”……仿佛一夜之间,他不再是那个需要我引荐工作的年轻人,而是已然跻身于城市新贵之列。
有一次,他甚至转发了一篇关于“人脉与实力哪个更重要”的文章,并在前面加上自己的评论:“深有同感。
真正的强者,从不把希望寄托于别人的资源上。
打铁还需自身硬,实力,才是跨越阶层的唯一通行证。”
下面一群他新结交的“朋友”纷纷留言表示赞同,称他为“浩总”,赞他“年轻有为,见解独到”。
我看着这些文字,仿佛能透过屏幕,看到他敲下这些句子时,那微微扬起的下巴和笃定的眼神。
那条动态,叔叔和婶婶照例点了赞,婶婶还评论了一个竖大拇指的表情。
我没有点赞,也没有评论,只是默默划了过去。
心里那点原本已经淡去的不安,又悄然探出头来。
家族微信群——“幸福一家人”,也成了叔叔婶婶新的“秀场”。
过去,这个群多是分享养生文章、拼多多砍价链接或者吐槽菜价。
如今,婶婶时不时就会发几张小浩在公司指挥若定的照片,或者截图小浩项目又收到某某单位表扬信的新闻,然后配上大段的、洋溢着自豪的语音:“哎呀,我们小浩就是太拼了,昨天又熬夜到凌晨,说要把项目做得尽善尽美,拦都拦不住!”
亲戚们起初还热情地附和、夸奖,但渐渐地,回应也变得有些敷衍。
毕竟,再美味的盛宴,天天吃也会腻,更何况是这种单方面的、密集的炫耀。
我与叔叔一家的联系,肉眼可见地稀疏下来。
过去,婶婶隔三差五会打个电话,嘘寒问暖,或者让我帮忙看看某个合同、处理些小麻烦。
现在,这样的电话几乎绝迹。
偶尔我主动打过去,聊不了几句,话题就会被婶婶巧妙地引到小浩又取得了什么新进展、认识了哪位“大人物”上,语气里带着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仿佛终于不再需要仰仗我这个“城里有点门路”的侄子了。
那种曾经因为“帮忙”而存在的、微妙的依赖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平起平坐的、甚至隐隐高我一头的姿态。
一次,母亲在电话里委婉地提起:“你叔叔前几天来说,小浩现在可了不得了,挣"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4324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