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776857"
["articleid"]=>
string(7) "6145130"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0章"
["content"]=>
string(2704) "名——王德全、周大成、陈大勇……还有所有能找到的食客。
他们不该被忘。”
阿四接过,郑重点头。
临别时,苏雯忽然问:“你后悔吗?
若没喝那粥,你娘或许……”“不后悔。”
阿四望向远方,“若我忘了她,她活着,也只是孤魂。”
正说着,巷口传来清脆童音:“号外!
号外!
国军收复长沙!
日军节节败退!”
报童奔跑而过,红纸黑字在晨光中飞扬。
街坊纷纷出门,有人抹泪,有人合十,有人仰天长笑。
阿四扶着母亲站在门槛上,阳光落在他们脸上,暖得发烫。
这是他多年来,第一次感受到“活着”的温度——不是靠一碗偷来的粥,而是靠自己记得的爱。
废墟深处,一株野草从灰烬里钻出,嫩绿如初。
远处教堂钟声响起,混着早市喧嚣、车轮辘辘、母亲轻唤“四儿吃饭”的声音——人间,终于回来了。
而记忆,哪怕残缺,只要还有一丝未灭,人就还是人。
番外:青丝粥三年后,民国三十一年春。
津港光复已近半年,街面渐渐有了生气。
西巷那片废墟被清理干净,原地建起一座小小的义学,由苏雯主持,专收战乱中失亲的孩童。
阿四没再拉车。
他在码头谋了份仓库管事的差,虽不富裕,却安稳。
母亲陈秀英身子大好,每日在院中晒太阳,给义学的孩子缝书包、补衣裳。
某个清明清晨,阿四照例去城郊义冢祭奠父亲。
归途中,路过一处新开的粥摊。
摊主是位白发老妪,粥香清淡,只卖白米粥,五文一碗。
他本不打算停,可那老妪抬头一笑,眼角皱纹如菊,竟让他心头一颤。
“后生,喝碗粥吧。”
她声音温和,“不收钱,就当……还个愿。”
阿四迟疑坐下。
粥端上来,清汤寡水,无香无味。
可当他低头啜饮时,眼角余光瞥见老妪袖口——一缕乌黑青丝,用红绳系着,藏在腕间。
他猛地抬头。
老妪却已转身搅粥,背影佝偻,再无异常。
回家后,阿四翻出母亲珍藏的旧木匣。
匣底压着一张泛黄纸条,是他当年写下的“陈秀英”三字。
纸条背面,不知何时多了一行极细的小楷,墨色新润:忆可失,爱不灭。
粥冷了,人还在。
他怔住,问母亲:“娘,这字……”陈秀英眯眼看了看,摇头:“不"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411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