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774699" ["articleid"]=> string(7) "6144889" ["chaptername"]=> string(7) "第8章" ["content"]=> string(2530) "数据分析和计算公式,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原方案中三处致命的逻辑缺陷和两处数据矛盾点。

更重要的是,下面附了三套截然不同但都直指核心的优化方案,每一套都思路清晰,论证有力,甚至粗略估算了改造成本和预期收益提升!

张总混迹地产界几十年,从底层摸爬滚打上来,眼光毒辣。

他只扫了几眼,心脏就猛地一跳!

这几张看似随意的手稿,所展现出的专业深度、全局视野和对商业逻辑的深刻理解,远超在座的所有所谓“精英”!

他抬起手,制止了还想咆哮的王明辉和准备冷嘲热讽的林薇,目光锐利如鹰隼,紧紧盯住沈墨:“这些……是你画的?

你分析的?”

“是。”

沈墨迎着他的目光,不卑不亢,眼神清澈而镇定,“基于项目部提供的原始市场报告、客流数据和设计部的初版全套图纸。

优化方案A,通过拆除两处非承重隔断、调整自动扶梯方位,可以在不增加任何土建成本的情况下,将预估客流提升百分之十五以上。

方案B和C需要对部分区域进行小型结构性微调,预计能提升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的客流,并显著提升商铺租金溢价空间。”

他顿了顿,在众人或惊疑、或不屑、或难以置信的目光中,从容地走到会议室前方那块巨大的电子白板前,拿起了触控笔。

他甚至不需要看任何参考资料,笔尖落在光滑的板面上,行云流水般开始勾勒、标注。

复杂的平面图、清晰的数据流、对比强烈的柱状图……在他笔下仿佛有了生命,一个个跃然板上。

“请看,原方案的核心问题在于,它遵循的是一种静态的、理想化的‘对称美学’,而忽视了消费者在商业空间内‘动态的、趋利避害’的行为本能。”

沈墨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强大的、不容置疑的自信和感染力,每一个论点都像手术刀一样精准,配以无可辩驳的数据支撑,“我们可以引入‘触点经济学’和‘空间句法’理论,重新建模……”他侃侃而谈,时而引用国际最新案例,时而对比本土消费习惯,将原本晦涩难懂的专业问题,讲解得深入浅出,逻辑严密。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只剩下他清朗的声音和笔尖划过白板的沙沙声。

王明辉和"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409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