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773878"
["articleid"]=>
string(7) "6144699"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6章"
["content"]=>
string(2622) "外筑起了一座高台,高台上摆放着那散发着幽暗光芒、仿佛由无数流动符文构成的《大律法典》残卷。
他本人身着黑袍,手持权杖,如同最高法官,准备举行一场“规则定义仪式”。
一股无形的、绝对秩序的“场”开始以高台为中心扩散。
江夏城墙的“八阵言律”光晕剧烈波动,城内的人们感到一种窒息的压抑,仿佛一切行为、思绪都要被纳入一个冰冷的框架里审查。
“诸葛孔明!
还有那位‘破律者’!”
曹操的声音通过规则之力放大,清晰地传入城头,“出来答话!
今日,不论兵戈,只辩‘大道’!”
终极对决,并非武力,而是关于“规则定义权”的概念辩论。
诸葛亮与陈序对视一眼,并肩登上江夏城楼。
城外,是曹操借助法典营造的、不断扩张的“绝对秩序场”。
城内,是依靠八阵言律和军民信念苦苦支撑的、尚存一丝生机的“自由之域”。
“天下纷扰,祸乱不息,根源在于人心无常,律法不彰!”
曹操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吾持《大律法典》,当为此世立下绝对之规!
行善者,依律得赏;为恶者,依律受罚!
无有例外,无有变通!
自此,天下大同,永绝兵灾!
此非霸道,乃天地间最根本之‘仁’!
尔等,可愿臣服于此终极秩序之下?”
他的话语带着强大的规则力量,试图将“绝对秩序=终极之仁”这个概念强行烙印在每个人心中。
一些江夏守军的眼神开始变得呆滞,似乎要被这冰冷的逻辑说服。
诸葛亮羽扇轻挥,清风拂过,勉强稳住己方心神,他沉声道:“曹公之论,看似有理,实则谬矣。
天道无常,亦有常。
绝对之律,抹杀善恶之细微,剥夺人性之抉择,乃天地之桎梏,非仁政也!”
但曹操借助法典之力,气势极盛,诸葛亮的反驳显得有些吃力。
这时,陈序踏步上前。
他看着曹操,看着那本散发着不祥光芒的法典,看着城外那片试图吞噬一切生机的“秩序场”。
他想起了法考时对“自由心证”的探讨,想起了为当事人争取权益时的坚持,想起了长坂坡上那些在规则夹缝中挣扎求生的普通人。
他的“法理之瞳”运转到极致,看到的不再是简单的规则线条,而是那冰"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4078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