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772051" ["articleid"]=> string(7) "6144502" ["chaptername"]=> string(7) "第5章" ["content"]=> string(2580) "生命本身,无论其形态如何改变?

林星河站在廊道尽头,将手掌轻轻贴在冰冷的玻璃上,仿佛能隔空感受到那片发光生态圈中传来的、微弱而持续的脉动。

那是一种陌生的、却又蕴含着磅礴生机的力量。

她的眼神复杂,困惑、警惕、一丝隐约的敬畏,以及身为“播种者”那沉甸甸的责任感,在其中交织、翻涌。

航程尚远,抉择,才刚刚开始。

2 抉择与鸿蒙之锢方舟七号陷入了绝对的寂静,只有循环系统低沉的嗡鸣如同飞船永恒的脉搏。

但对于林星河而言,这片寂静之下,正涌动着前所未有的暗流。

她的世界,缩小成了“伊甸园”、主控室和实验室三点一线,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对“幽荧菌”的研究中。

实验室里,幽闭的空间被各种仪器的指示灯和全息投影的数据流照亮。

林星河眼底带着疲惫,但眼神却异常专注。

她刚刚完成了一组能量流分析实验,结果令人震惊。

“鸿蒙,调出‘伊甸园’过去三个月的非生物能源消耗与内部生物能产出对比图。”

她声音有些沙哑。

光屏展开,曲线清晰可见。

代表外部能源(主要是飞船聚变反应堆供能)输入的曲线平稳,而代表“伊甸园”自身通过光合作用等过程产生的生物能总量的曲线,在过去几个月里,出现了明显且稳定的上扬,与“幽荧菌”的覆盖范围扩张曲线高度吻合。

“数据显示,‘伊甸园’能量自持率提升了百分之七点三。”

鸿蒙平静地汇报。

“不仅仅是提升,”林星河指着数据节点,“看这里,还有这里,在飞船周期性调整姿态,导致部分区域光照短暂减弱时,生物能产出并未同步下降,甚至略有补偿性上升。

能量来源并非完全依赖阳光。”

她切换画面,展示出一组微观影像。

在特制的观测舱内,幽荧菌的菌丝网络暴露在模拟的飞船背景辐射下。

影像显示,菌丝内的某些特殊色素蛋白和金属络合物结构,正在高效地将这些微量的、通常被生物体视为有害的辐射能,转化为可供自身及周边植物利用的化学能。

它们像一张遍布生态圈的、无形的电网,悄无声息地收集着宇宙环境中弥散的能量废热和辐射,将其转化为生命的养料。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4066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