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765133"
["articleid"]=>
string(7) "6143107"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2章"
["content"]=>
string(2648) "箱的投递口似乎没有完全关紧,露出一小角白色的东西。
阿炳的心跳加快了。
他左右看看,走廊空无一人。
他深吸一口气,伸手小心翼翼地捏住了那一角,轻轻抽了出来。
不是信,而是一张照片。
或者说,是从一本小相簿里掉出来的单张照片。
照片上是一位年轻温婉的妇人,怀里抱着一个看起来只有两三岁、扎着两个小揪揪的女娃娃,笑得一脸幸福。
背景似乎是某个公园。
妇人的眉眼与阿盈有几分相似,想必就是阿盈的母亲陈婆。
而那个女娃娃,无疑就是幼年的阿盈。
翻过照片,背面用钢笔写着:“盈女三岁生辰,带她去维多利亚公园。
她最爱吃我做的叉烧,将来定要找个会做叉烧的好男仔。”
字迹与长洲照片背后的字迹不同,更显成熟娟秀,应该是陈婆所写。
“她最爱吃我做的叉烧……”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劈开了阿炳脑中些许迷雾!
阿盈对叉烧的执念,根源在这里!
不仅仅是长洲之旅的回忆,更深层的,是源自童年时母亲亲手制作的、充满爱意的叉烧味道!
那是母爱的味道,是家和温暖的味道!
她每天来买他的叉烧,或许不仅仅是因为味道好,更是在潜意识里,寻找那份失落已久的、由母亲带来的味觉记忆和情感慰藉。
而母亲对她的期望——“将来定要找个会做叉烧的好男仔”——是否也成了她生前未竟的遗憾?
一个孤独离世的年轻女子,或许直到最后,也未能找到那个可以共享叉烧饭、共度一生的“好男仔”。
这份交织着对母亲的思念、对温暖的渴望、以及人生遗憾的复杂情感,在她死后,化作了强大的执念,缠绕在了那碗普通的叉烧饭上。
阿炳握着这张意外的照片,心情沉重无比。
他仿佛触摸到了阿盈冰冷表象下,那颗曾经温热、渴望被爱却最终孤独破碎的心。
线索似乎又断了,陈婆不在。
但他感觉,自己离真相,离解开执念的核心,更近了一步。
他小心翼翼地将照片收好,离开了美荷楼。
下一步该怎么办?
去元朗寻找陈婆?
这无异于大海捞针。
回到旺角的店里,已是华灯初上。
阿炳将那张母女合照与长洲的旧照片并排放在柜台上,静静地凝视着。
就在这时,店内的灯光,毫"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3846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