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764728" ["articleid"]=> string(7) "6143014"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3章" ["content"]=> string(2210) " 日,目标张萌,情感类型 “爱慕”,汲取能量值 98 单位,效率 87%;7 月 14 日……记录清晰得近乎刻板,每个目标的姓名、情感类型、能量值、汲取效率都标注得清清楚楚,甚至连 “触发情感的台词”“肢体接触次数” 都有详细备注 —— 这就是裴烬的 “生存方式”,像机器一样精准地 “收割” 情感,维持世界运转。

可越往后看,数据越 “异常”。

从 7 月 16 日(也就是我让咖啡逆流那天)开始,裴烬的 “汲取效率” 突然从 85% 跌到 41%,之后持续下降,昨天和我约会后,甚至出现了 “零效率” 记录:7 月 18 日,目标泠,情感类型 “无”,汲取能量值 0 单位,效率 0%,备注:无法触发任何情感波动,程序报错 E-010我皱了皱眉,指尖划过这条 “零效率” 记录,光点瞬间展开,弹出当时的 “场景回放”—— 不是视频,是裴烬的 “主观数据视角”:画面里只有我的侧脸,我正在分析玫瑰的摆放密度,嘴角没有弧度,眼神没有波动,连呼吸频率都稳定在每分钟 18 次,没有任何 “情感泄露” 的痕迹。

“果然,他的效率下降和我直接相关。”

我低声自语,继续往数据库深处探索 —— 我的目标不是 “正常记录”,而是沈慕辰提到的 “废弃剧本备份区”,那里可能藏着裴烬 “行为偏差” 的根源。

数据海洋的尽头,有一片暗灰色的区域,和周围金色的 “正常记录” 形成鲜明对比,像是被遗忘的角落。

我靠近时,银镜弹出提示:检测到 “异常 / 待处理” 文件簇,共 5 个,均为加密状态,加密等级:高剩余时间还有 20 分钟,我没有犹豫,立刻启动 “解密程序”—— 不是暴力破解,而是用沈慕辰后门里的 “冗余代码” 模拟 “废弃剧本片段”,慢慢渗透加密层,像用钥匙开门,而非砸锁。

第一个文件解密成功时,淡蓝色的数据流里突然飘出一行黑色字体,像悬浮在空中的墨痕:异常碎片 1:7 月 16 日 19:32,视"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3835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