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756401"
["articleid"]=>
string(7) "6141871"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4章"
["content"]=>
string(2554) "差抵达的第二天,数封匿名检举信连同大量确凿的账册副本、证人证言,如同长了眼睛一般,精准地投递到了钦差御史的行辕以及随行的刑部、都察院官员手中。
信中详细揭露了周文博在担任宁安知府期间,如何利用职权,在辖下各县尤其是清河县,巧立名目,盘剥百姓,侵吞国税,私开矿藏,罪证确凿,脉络清晰。
其中,关于清河县的部分,证据尤为扎实,时间、地点、人物、金额、经手人、分赃比例,一应俱全,甚至还有几封周文博亲笔批示要求“特殊处理”某些款项的条子影印件(柳怀让孙竹找人模仿笔迹做的,足以乱真)。
铁证如山!
钦差御史大惊失色,不敢怠慢,立刻下令锁拿周文博,并彻查此案。
周文博还在做着扳倒柳怀、巩固权势的美梦,转眼间就成了阶下之囚。
他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自己经营多年,关系盘根错节,怎么会栽在一个被自己贬黜的七品县令手里,而且栽得如此迅速,如此彻底!
11 余波与新生周文博倒台,其党羽或被清查,或树倒猢狲散。
宁安府官场经历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地震。
而清河县令柳怀,在此案中非但未受牵连,反而因“协助朝廷查案有功”,且在任内“劝课农桑,政绩斐然”,得到了钦差和朝廷的嘉奖。
原本的“十大罪状”在确凿的反证面前,成了周文博“挟私报复、诬告忠良”的罪证。
经此一役,柳怀在清河县的威望达到了顶点。
县衙内的胥吏们,如今是真真正正地对他敬畏交加,再无人敢阳奉阴违。
赵德明、孙竹因“戴罪立功”,被柳怀保了下来,虽然没了往日捞取灰色收入的机会,但位置坐得安稳,也渐渐习惯了在新规矩下办事。
钱贵则成了柳怀在治安方面的得力臂助。
寒冬过去,春日来临。
清河县在柳怀的治理下,展现出了不同于往日的生机。
堆肥法的推广使得春耕格外顺利,清理后的市集秩序井然,蠲免了部分杂税后,百姓脸上也多了些笑容。
这日,柳怀带着柳安微服私访,行走在县城外的乡间小路上,看着田间地头忙碌的农夫和绿油油的禾苗,心情颇为舒畅。
“老爷,您说,这周文博倒了,上面会不会再派个新的知府来?
会"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3537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