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755665"
["articleid"]=>
string(7) "6141777"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3章"
["content"]=>
string(1998) "道。
外面,阳光正好,驱散了隧道中的阴冷与潮湿,也仿佛驱散了母子间长达数十年的寒冰。
武姜被庄公恭迎回新郑宫中,奉养于别殿。
庄公每日问安,晨昏定省,极尽人子之礼。
武姜也渐渐放下了过往的执念,虽然心中对幼子段的牵挂未曾完全消失,但她开始尝试着去了解、去接纳她的长子,这个她曾经厌恶并试图推翻的郑国君主。
朝野上下,对于国君以智慧化解誓言困境,重修母子之好的行为,无不交口称赞,誉其为“纯孝”。
庄公的声誉,不仅未因曾经的流放母亲而受损,反而因此事的圆满解决而更加崇高。
颍考叔也因此举,更得庄公信重。
表面上看,母子和好如初,一切都回到了正轨。
然而,有些伤痕,即使用最巧妙的方式弥合,终究还是会留下淡淡的印记。
庄公对母亲恭敬有加,但那份源自童年、深入骨髓的疏离感,或许永远无法彻底消除。
武姜安享尊荣,但在某个独处的瞬间,望着北方共国的方向,眼中或许仍会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落寞与忧思。
那首在隧道中吟唱的诗——“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成为了郑国宫廷中一段佳话。
但这佳话的背后,是数十年爱恨交织的复杂过往,是一场几乎导致国家分裂的政治风暴,也是一对母子在权力、伦理与情感漩涡中,最终寻得的、带着些许无奈的妥协与和解。
黄泉之誓,以这样一种充满象征意味的方式被履行。
掘开的不仅是土地,更是横亘在母子心灵之间的坚冰。
虽然冰已化,水仍寒,但至少,流动了起来,有了生机。
这,或许就是那个时代,关于孝道、权力与亲情,所能达到的最好的结局了。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351225"
}